[时事评论] 这个时代还需要诗心与诗意吗

[复制链接]
查看1720 | 回复5 | 2017-7-7 12: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庆辉
哪一些诗不必读
吃完瓜后看看远方
——这个时代还需要诗心与诗意吗

三、哪一些诗不必读
        先来两组大数据——

        第一组:唐朝289年,全唐诗收诗49000首,我们取大数,300年,50000首,但真正有知晓度,算得上公认好诗的,差不多1000首,也就是说,每年留下能够传世的诗,也就3—4首。

        第二组:目前,全国写旧体诗的诗人,据不完全统计140万人,每天产量4万—5万首,差不多每天一部全唐诗。一年下来,365部全唐诗,但每年能不能有3—4首传世,我看难。

        所以,哪怕是当今的名家大家,恐怕都得低调点,他们一生所写的99.99%甚至100%的诗,恐怕都是自娱自乐,最多,在小圈子里收获掌声。换句话说,我们所写的绝大部分诗,可能是有点小亮点,但总起来讲,都是比较平庸的、不太好的诗。

        好的诗首首相似,不好的诗各各不同。要得到一首绝妙好诗,需要的是感情、思想、语言等各方面的绝妙的化合作用,十分困难。但要让一首诗不好,恐怕有一千种办法,词不达意,无病呻吟、语言生硬、情景分离、言多意少,等等等等。也就是说不好的诗毛病的品种太多,基本无法穷尽。

        但就我个人有限的阅读和见识,如果要有针对性地讲,当今旧体诗坛,不好的诗,或者说叫伪诗,最突出的有三类——老干体、拟古体,穷愁体。我们一类一类地说。差的就不署名了哈。这是从整体种类上讲,还有从常见病上看,有两种——平庸病,嚼馍病。我们也讲一讲。

1、三类伪诗

A、空洞陈腐老干体

        例诗第二十五首:《建党八十周年》

沧桑巨变出尧天,日照红旗色艳鲜。
八十春秋兴百业,三个代表育千贤。
安邦治国人心顺,立党为公鱼水联。
讲话精神堪赞美,承前贵在铸新篇。

        例诗第二十六首:《江城子 废墟中的自述》

        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例诗第二十七首:《浣溪沙 组建新学院》

        喜气洋洋进会堂,资源整合创新强,院旗一展掌声长。
        好事多磨磨好事,文章难做做文章,紧随时代共辉煌。

        什么叫“老干体”?顾名思义,这类诗词如同退休老干部的做人和讲话风格一样,观点陈腐、套话连篇、毫无生气。当然,有相当一部分老干部也并非如此,但作为一个群体的大特征确实是这样的。老干体的创作队伍却不限于这些老干部,许多年轻的诗词爱好者也钟情并擅长此体。老干体俨然成为当今诗词创作的一大流派,从数量上来讲,堪称主流。

        记得当年在一家企业编企业报,一位退休的副局级干部,连续20年的国庆节都要写首诗,1999年是“风雨沧桑五十年”,2009年是“风雨沧桑六十年”,如果2019年还健在的话,估计是“风雨沧桑七十年”。

        老干体在主题上缺乏人间情味。遣词造句高度政治化、文件化,讲究政治正确、讲究宏大叙事之外,基本无真情代入,基本无独立思想。在内容上多以反映当代国家大事为主,且对国家、政党和领袖毫无保留地加以推崇,歌功颂德的倾向很明显,甚至直接为国家、政党和人民代言。

        ——比如前面这首《建党八十周年》中的句子:八十春秋兴百业,三个代表育千贤。安邦治国人心顺,立党为公鱼水联。全是宏大叙事、全是歌功颂德。

        老干体在思想上缺乏民本意识。缺乏对普通下层人民平等深切的关怀,人民往往成为被解救、被怜悯的对象,并总是想象人民得到解救、怜悯后应该如何感恩戴德。

        ——比如前面那首《江城子 废墟中的自述》中那些句子: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为了突出“感恩戴德”的主题,连人正常的基本的情感都完全无视了。

        老干体在表达上缺少形象思维。老干体承接郭沫若之“新台阁体”,以周颂、汉赋为宗,多为赋体,极少比兴,故缺少形象思维。而如果诗词不按形象思维创作,缺乏想象空间,那么即使合格律,也非诗词。因为无形象思维,便无韵味和意境,味同嚼蜡,而没有韵味和意境之韵文本非诗词。

        ——比如上面那首《浣溪沙 组建新学院》中的句子:资源整合创新强,紧随时代共辉煌。十四个字,有五个抽象词:资源、整合、创新、时代、辉煌。这完全就是文件嘛,你怎么去感染人?

        老干体为什么不忍卒读,没有真情吗?不一定,建新学院,校长高兴、兴奋,也是人之常情。但为什么就丝毫感染不了人?没有形象词!形象词最感染人,满篇抽象词,满篇口号,肯定是感染不了人的。表达,这两字要分开来看,作者的创作,是“表”;读者的感受,是“达”。

        表不到位,则达不到位——有的老干体虽然思想陈旧,但其感情是真挚的。一位老干部,其兄弟从台湾回来,兄弟分别几十年,见一面,兄弟又要回去,写了首送别诗,结尾两句——何时你再回家来,和我共同奔小康。你不能说他感情不真挚,但同样写离别,为什么达不到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染力呢?就是因为他不会“表”,所以,表达不到位,也是老干体的一大常见病。

        目前,老干体虽然还有许多人在写,但他们自己也羞于承认自己写的是老干体,可见老干体虽然从数量上看仍然是主流,但名声上,已经成为过街老鼠。这有点像网络上或者时事评论界的五毛写手,名声虽烂,但层出不穷,声音很大,并且还占据着舆论场的主流,短期内还看不到其衰败的迹象,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诗外谈诗,总之一句话“有一代之人,则有一代之文”,老干诗词、五毛文章虽招人反感,但依然产量巨大,必有其深层次的社会成因,就不深说了。

B、胶柱鼓瑟泥古体

        例诗第二十八首:《吴山访古》

雨蚀山骨出,目究江影微。
闲筇随意至,孤鸟迹人归。
祀野神无贶,題残烛已希。
荒唐胜朝树,独与世情违。

        这首诗全是古人意趣,你看不到作者生活的时代。

        所谓泥古,是指在情感模式和用词用句上,一味地模仿古人的东西,生吞活剥。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形成某种美学风格,追求“泥古似古,修旧如旧”,泥古派夸人诗好有一句经典评价“你这首诗啊,放进古诗中足以乱真”。

        他们所谓的复古,其实并不关汉唐以前事,而是更多地对清诗作出模仿。须知,有清一代,是中国最专制、最缺乏自由思想的时代,文人士子为了逃避文字狱的危险不得不钻进故纸堆里。清诗虽有中兴之名,但所谓的乾嘉体、同光体,都只是在小圈子里互相欣赏而已,并没有使诗词回归中国文学的主流。当然,泥古派诗人曾宣称:“诗词本来就是小圈子里的玩意儿。”这句话为他们崇尚模仿清诗提供了合理性,却把国风、乐府、唐诗、宋词等大众喜好的丰硕成果,一棍子打入了垃圾堆。

        泥古派诗人似乎每天都会限定自己去阅读大量古籍。这件事,听起来很伟大,想起来却很可笑。请注意,限定,多痛苦的词汇呀。将读古籍作为一种任务而非享受,在当代社会,真不免有些自虐之嫌。

        我本人古典作品、经史子集,读得不多。首先,我不是武大郎开店,号召大家都像我一样,其次,我也并不是倡导大家做文化上的流氓无产者。相反,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尽量多读,打牢底子,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即学习的方面。

        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创作或者说习作的方面,则不同,你总得是写给今人看的,不求人人能看懂,总得要让粗通文墨的小知识分子看得懂,否则,就只能给学者或专门的研究者看了,这范围是不是稍微窄了点。毕竟诗歌从起源开始,就是表达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嘛。所以,对泥古体,即使是从原教旨的立场出发,也是不妥的,实在是有违诗歌起源的本义。

        让我们来解构解构泥古体,所谓泥古体,有三碟最基本的“佐料”

        一是生僻字词。如——

        黤黮 (yǎn dǎn)——黑暗的样子
        绮粲(qǐ càn)——美好的意思
        罽巾(jì jīn)——毛织的头巾
        青缗(qīng mín)——古代穿铜钱的青丝绳
        稽颡(qǐsǎng)——古代礼节,屈膝下跪,双手朝前,以额触地,表示虔诚。

        这些类似的生僻字词,在今人的诗词中不是太多,但也不太少,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其实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都有替代词,但非要绕道到这儿来用,这除了掉书袋而外,到底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这纯粹是在跟读者较劲,对读者进行所谓的文化资格审查;

        二是旧时物象。如——

        云屏、绣帘、玉笛、兰舟、锦书、清角、雕弓、羌管

        恢复旧时物像,这是修旧如旧最有效的手段,也是获得“放进古诗中足以乱真”最高评价的重要途径。只可惜,他笔下的那些东西他自己都未必见过,但不影响他抒情,这批泥古不化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只可惜不能天天着汉服上街!他们本能地觉得这些词语自带诗意,可以借借光,殊不知,古人用这些词语是自然而然,他用这些词语实在是扭捏作态。泥古体,一写就是云屏、绣帘、玉笛、兰舟,真疑穿唐越宋,比如:写送别提笔就是“兰舟催发”,但是现代人多乘车,汽车火车等,很少乘船,即便乘船多是巨轮。物象既虚,究竟情真几何?一首诗,真情实意都成了问题,还有什么意思?

        三是历代典故。如——

        熟典:元亮柳、红羊劫、莱衣、修禊
        僻典:金壶墨、呼庚癸、椎布、蜮射

        泥古体中用典者,最厉害的可以一句一典,太有文化了!有的甚至到了不用典就写不了诗的程度。最后,就今人着旧衫,亦步亦趋,不越雷池,性灵全无——性灵都弄丢了,不写也罢。
其实,用典没那么神秘,就是用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相似情景进行比喻嘛。

        先说熟典,归隐梦必“元亮柳”,描写文革或社会动荡必“红羊劫”,孝顺父母必“莱衣”,文人雅集必“修禊”,实在是有审美疲劳了。相似的情景下用相似的熟典,千人一面,实在是意思不大。

        再说生典,这跟用生僻字词差不多,把读诗当成了文化资格审查。

        况且,许多时候,用典还有个引喻失义的问题,如果做不到丝丝入扣,对原意的表达,比喻永远是有衰减的。当然,不是说不能用典,是说要慎重,既要忌熟,也要忌生,二忌之外,你还有能力用典,那是本事,相当于妙笔生花。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宁愿不用,不用典,只要你的诗情够充沛,诗笔够老道,一样能写出好诗。

        如何才能把典用好,后边我在第六部分“好诗你也可以写”中会专门讲,这里就不展开了。

        泥古体的三碟基本“佐料”我们都给他解构了,技术的东西才可以解构,艺术的东西你是解构不了的,换言之,诗技可以解构,但诗意不可以被解构。再说直白点,生僻字词、旧时物象、大量用典本身都构不成诗意,当你本来就没有诗心诗意,这三个手段决不能为你增添一丁点诗心诗意。这些旧时的脂粉铅华,如果用得不好,只会隔离今天的新鲜生活。只会有损通达,有损思想的通达,有损表述的通达。

        旧体诗词特别是格律诗的独特美学价值,其主要的稳定来源是其完备的格律,这一套格律本身已经足以形成其千百年来令人迷醉令人欲罢不能的独特美感了,完全可以不依赖这三碟佐料来调味。并且,其格律体式是有能力容纳现代生活、现代语汇的,绝不减损其表达能力,也不减损其独特美感。迷旧体诗词的朋友,要有这个文化自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保守其核心美感形式的前提下,我们要敢于求正容变,而不要刻舟求剑。

        好了,解构完泥古体,我们给这三碟佐料下个鉴定结论——

        生僻字词,完全无益,完全抛弃;
        旧时物象,基本不用,也有例外;
        历代典故,忌熟忌生,慎重用典。

C、为赋新词穷愁体

        例诗第二十九首:《春日登山》

春事阑珊意已灰,登临长忆岭头梅。
嗟来岁月磨双鬓,总向山川酹一杯。

        这是一位尚不满二十岁留学生在异国思乡的诗,实在是太苍老灰暗了。

        富人叹穷,青年叹老,闲人叹忙,是今人作旧体诗的一大特色,这种穷愁体,在今人诗中太多了,似乎穷了、老了、哭了,愁了,才好写诗。不禁想起“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的笑话。宋朝的李廷彦喜欢阿谀逢迎,特地写了首诗献给上司。诗中有“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句,上司读后说:“你的生活遭遇真不幸,实在叫人同情。”又问详情,他只得赔罪道:“舍弟江南殁确有其事,下一句我写不下去了,为了对偶工整,只好让我健在的哥哥做替死鬼,让他暂时死在塞北。”

        为赋新词,悲秋伤春,强说愁苦,无论新诗旧诗,这种情形比比皆是。满篇都是“愁、苦、恨、泣、泪、伤、叹”等等。不好。当然,人生况味是丰富复杂的,并不是完全不能叹穷叹老,老杜诗中也有许多叹穷叹老的句子。

        但,第一,你得脱出一己之悲欢,不能老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边顾影自怜;第二,你得是真的,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是强说,全在诗里边,格局大小,情感真伪,在诗里边是藏不住的;第三,特别是男人立志、处事、抒怀、吟诗,还是主张刚健人生、旷达人生,作刚健词,吟旷达诗。即便批评时局、针砭时事,也还是要沉雄大气,郁而不凄、悲而赋壮。

        当然,不好的诗还有很多,但以老干体、泥古体、穷愁体三类数量最多,好这一口的最多,流布最广,所以印象最深。专门提出来讲一讲,这三类诗,可以不必读。

2、两种痼疾

        除了这三类诗我称之为伪诗,可以直接不读外,还有一些诗,我们称为病诗,并且,在剔除这三类伪诗后,病诗的比例还比较高。当然,病也分很多种,特别是从技术角度、从表达角度看,诗之病不下几十上百种,当代旧体大家熊东遨先生曾著有《诗词医案》一书,为几百首诗看病,上海的杨逸明先生也是长年为旧体新手改诗,这个是可以专门开讲座长期讲的。

        我们今天不从技术角度表达角度讲,而从更重要、更宏观的立意的角度讲。表达技术可以提高,但如果立意有问题,再完美的表达技术,也无济于事。现今的诗,我觉得至少三分之一,在立意上是有问题的。因此,今天着重从立意角度讲一讲。

        从立意上看,最普遍的诗病有两类:一是平庸病、一是嚼馍病。一首诗,但凡患上这两种病中的一种,给读者的感受基本上就是这么一句话:这首诗吧,说不上多好,也说不上多差,反正就是觉得没多大意思。

A、寡淡无味平庸病

        例诗第三十首:《山庄风光》

参差青山远,天低接大荒。
流云探峡谷,紫气隐农庄。
阡陌层层绿,轻风阵阵香。
烦忧皆荡尽,万物沐朝阳。

        例诗第三十一首:《新年感怀》

捷报平安好事连,鸡啼报晓艳阳天。
远方游子归来日,遍地春风又一年。

        这类诗,我们实在是见得太多了,且不说各类诗词杂志上,光是我加的几个诗词微信群,这样的诗每天在群里都是一大堆,完全看不过来,且读一两首基本就疲劳了。我把这类诗的病种称为平庸病。文从字顺,也不是毫无意思,但就是觉得大路货,不仅读完即完,而且不想再读。这就叫寡淡无味,这就叫平庸。诗平庸,是因为其思想浮浅,是因为其情感苍白,既没有思想上的深入开掘,又没有情感上的深刻触动,表达技巧上又稀松平常,但又有点手痒,想来一首,于是,就平庸了。

        这种写作状态,估计跟乾隆皇帝相似——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差不多以一人之力写出了一部全唐诗。乾隆皇帝写诗,就如同现在一些人的朋友圈,晒美食、晒旅行、晒恩爱,生活大杂烩,无所不写,无所不包。据说乾隆皇帝写便秘的诗都有,只是我这次没找到。诗平庸了,靠数量是堆不出质量的,乾隆皇帝,你可以说他在写诗上是特级劳模,但你要说他是诗人,一定会有争议;相反,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只有六首,但首首经典,其大诗人地位不可动摇。

        我自己也写过许多平庸诗,在座各位估计也写过,许多名家也写过,可见,平庸就感冒一样,只要你活着,感冒就不会绝迹,只要你写,平庸就会如影随形。事实上,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有追求的诗人,你就得一生都与平庸作斗争,我们能够争取的,只是胜利的场次多一点罢了。人总是耽于轻松、耽于懒惰的,但诗要的是最深沉的思想、最厚重的情感、最到位的表达。我个人是不太相信妙手偶得这种说法的,可能得到某一句,但一下子妙手得到四句、八句,我不太相信。所以,要避免平庸,除了艰苦的学习、揣摩、写作之外,没有其它办法。你只有悉心地揣摩、调试,才有可能找到最佳的字词句,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都是大实话。只有这样,可有可能避免平庸。

B、人云亦云嚼馍病

        例诗第三十二首:《咏梅》

迎风斗雪韵驰神,疏影清香朵朵新。
借取冰心存傲骨,骚人雅客赋千春。

        例诗第三十三首:《秋夜》

酒醒秋心秋夜长,无声冷月暗飞霜。
探看湖面孤舟影,拾取风前一瓣香。
自向板桥寻旧迹,谁知云栈隔殊方。
迷离梦到峰回处,陡觉渊渟路已荒。

        这类诗主题老旧,都是别人说过的意思,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所以,我称之为嚼馍病。

        在比例上,嚼馍病虽然比平庸病患者略少,但从总量上看,也不少。写春天,必然心情愉快、明媚,写秋天,必然万物萧条、凄苦。你比如说这首《秋夜》,从功底上看,作者是个熟手,但立意确实是太陈旧了,你看这些字词——“秋心秋夜长”,“冷月飞霜”,“孤舟影”,“一瓣香”,皆诗词中习语,若不能出以新意,完全可以不作。几百年前的刘禹锡,就针对这类伤春悲秋的诗人写过一首纠偏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见当时的诗坛,也有嚼馍病。

        再说这首《咏梅》,也不仅仅咏梅了,梅兰竹菊松柏,都是如此,无非是迎霜斗雪,坚贞高洁,无非是人格代入,托物言志,当然,现在又多了一个胡杨林,都被写滥了。我是但凡看到咏梅兰竹菊的,基本就跳过,反正我是没本事写出新意了,要在这个题材上写出新意,即使名家大家,我估计也是个难字。

        诗缘情,当情未至此的时候,或者,当你的情感模式完全陷入古人窠臼的时候,你完全可以不写,但许多诗友反而不是不写,而是什么寻菊、种菊、念菊、梦菊,学红楼梦里的起社,不一下子写个十多二十首不显本事。这个时代光怪陆离,可以写的题材那么多,为什么非要去吃别人嚼过的馍呢?

        好了,综合起来,空洞陈腐老干体、胶柱鼓瑟泥古体、为赋新词穷愁体、寡淡无味平庸病、人云亦云嚼馍病,凡属于这“三体两病”的诗不必读。通过这样的梳理,我觉得基本把不好的诗概括了个十之八九,这“三体两病”是目前流传最广、流毒最深的劣诗,讲这么多,两层意思,一是我们自己尽量不要写这样的诗,二是遇到这样的诗,大家就不必浪费时间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好的诗,但我觉得可能更多是技术技巧层面的事了,大节无亏都好说,无非多读多写多学习,慢慢提高嘛。

        这是我讲的第三部分,哪一些诗不必读。

主讲人简介
        张庆辉,男,1970年3月生,重庆云阳人,现定居昆明。曾任某都市报评论部主任,现自营传媒公司,云南省诗词学会理事,滇吟社社长。爱诗词,好交游,性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乌鸦实名认证 | 2017-7-7 23: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贺秀芹 | 2017-7-8 09: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乌鸦 发表于 2017-7-7 23:48
如此评析,茅塞顿开!

复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贺秀芹 | 2017-7-8 09: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评析,茅塞顿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春江水 | 2019-4-12 14:0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好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萍轶忱所 | 2019-9-8 17: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高人啊,我先收藏了












麻城论坛http://www.0713m.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