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止背诵

[复制链接]
查看1289 | 回复4 | 2017-2-8 20: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题: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止背诵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吴晶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春节长假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广受关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有人为此惊呼: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

  诚然,这样一档形式活泼的电视节目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让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这样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可否认,背诵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数量的积累,一切都是空谈。但是,若止步于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停留在“知道主义”,恐怕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

  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种认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借助丰富多元的传播手段,“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正在唤起大家对汉语言文化的关注与兴趣;“为你读诗”“书香中国”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奔波之余享受心灵的慰藉;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的国家教育规划,唤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描绘当代中国的文化亮色。

  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而应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执著,去用心感受诗意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独孤朽心实名认证 | 2017-2-9 14: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大赛评委之一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康震先生都只能写出:
“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妍竟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
这样的绝句,我们对一个诗词背诵比赛不能抱太大的期望。只要可以带动大家重新认识和热爱诗词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冯兴龙实名认证 | 2017-2-13 20: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西玛站长的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白乌鸦实名认证 | 2017-3-10 11: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孤朽心实名认证 | 2017-3-10 12: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乌鸦 发表于 2017-3-10 11:47
凭你的执着,不去参赛可惜了!

学习诗词是平生之爱好,只因为喜爱,因爱而成痴。对于比赛之类的确不感兴趣。谁知道那些大赛评审的水平如何?自古文人相轻,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非必要,我是很少参赛的。学习诗词需要心灵的纯净,如果想以诗词搏名利,我劝怀这样想法的人远离诗词,还诗词以纯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