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作家》2021年第1.2期合刊目录及纪念建党百年专辑

[复制链接]
查看491 | 回复0 | 2021-6-28 23: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伟大的征程
光荣的使命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辑






南湖里,有这样一条船(朗诵诗)

黑龙江  白 帆



透过岁月悠悠的云烟

我分明看见

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地平线上

升起了一支金色的桅杆


啊,南湖里,有这样一条船


你从莱茵河的云雾中驶来

你从伏尔加河的炮声中驶来

你从黄河之滨的怒潮中驶来

你从扬子江的风浪中驶来

像一只神奇的诺亚方舟

庇护着十二颗生命的火种

像一只温馨的南国摇篮

把革命隐蔽在恬静的水乡


啊,南湖里,有这样一条船


你举起愤怒的铁锤要开天辟地

你挥舞闪光的银镰要收获理想

从上海望志路106号

到浙江嘉兴的南湖上

一只普通的红色画舫

托起了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画舫里孕育着时代的风云和惊雷

画舫里蕴藏着真理的狂飙和闪电

就是这只画舫

冲破了乌云浓雾的层层封锁

就在这只画舫里

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日出东方啊

日出东方

从此,红帆涨满了火热的憧憬

从此,桅杆升起了希望的曙光


啊,南湖里,有这样一条船


你冲破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

在赣江口打响武装暴动的第一枪

井冈山的一堆篝火啊

燎原了中国乡村的四面八方

遵义城头

一位英明的舵手扭转航向

这条船劈开绝路逆流而上

四渡赤水巧夺金沙强跃大渡河

开赴了北上抗日的新战场


地球上的红飘带啊

是最壮丽的诗行

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啊

是最抒情的绝唱

窑洞里不眠的灯火啊

是黑夜里闪烁的星光

延安城头的宝塔啊

是高高耸起的坚定信念


啊,南湖里,有这样一条船


你高举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掀起黄河大合唱的狂涛巨澜

你千帆竞渡万船齐发直蹈江南

把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彻底推翻

那二十八响礼炮啊

是对二十八年革命历程的隆重礼赞

那“人民万岁”的巨大回音啊

是共产党许下的最好诺言

如果说天安门广场是一座沸腾的海洋

那天安门城楼就是那只红色的游船

如果说天安门城楼是那只神圣的红船

那五星红旗就是一篷浩荡的征帆


啊,南湖里,有这样一条船




你没有在金水桥头停泊靠岸

而是在社会主义的主航道里继续远航

共和国的建设需要和平环境

怎允许帝国主义在家门口肆意捣乱

抗美援朝一声炮响

野心家的美梦破灭在三八线以南四亿五千万人民需要吃饭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两弹一星,气壮山河长江大桥,横跨天堑万吨巨轮,远洋出海人造卫星,遨游宇寰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一个独立的大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虽然在探索中你也曾困惑迷茫虽然在浊流前你也曾徘徊彷徨但你毕竟是南湖里驶出的那条船啊怎能在风云变幻中抛锚搁浅 啊,南湖里,有这样一条船
位世纪老人重掌舵把调整航向在南国写下一首新的诗篇摇改革之橹驾开放之舟中国这艘航船又挣脱羁绊重新启航 四十年改革开放硕果累累四十年经济发展地覆天翻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亩亩田畴五谷飘香一条条高速编织成网一艘艘飞船探月航天楼房电脑不再是神话故事手机轿车步入生活的殿堂 啊,南湖里,有这样一条船
新的领导集体接过船舵架起时代的飞舟破浪向前建设三峡电站  横空出世莽昆仑收回香港澳门  洗刷国耻上百年加入WTO  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承办奥运 大国形象瞩目八方经济腾飞  GDP值领先世界医保社保  人民生活有了保障惩治腐败  老虎苍蝇一起打整风肃纪  机关作风大转变一带一路  合作共赢全球经济一体化南海追击  中国神圣的主权不可侵犯抗击疫情  众志成城转危为安脱贫攻坚  世界奇迹赫然呈现乡村振兴  号角吹响前景可观任重道远  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定会实现 啊,南湖里,有这样一条船
史曾说:水亦载舟水亦覆舟毛泽东曾说:人民是水我们是船尽管这条船走过百年风雨里程尽管这条船闯过无数道急流险滩我们依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党史,重温誓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方向驾起中国这艘世界瞩目的红船向着第二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腾飞的中国
黑龙江  徐景艳

1.一页页历史将红色的故事铭记红船上的精魂将乾坤扭转 镰刀和锤子托起红色的信念《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冲破黑暗那是怎样的豪迈在瘦弱的时光中奋进 经受住水火的洗礼引领工农砸断了旧世界的枷锁 2.党旗坚定了方向万里长征把旗帜插遍大江南北一路壮歌,八方吟唱 大地的雄浑难以勾勒英雄的情怀大山的英姿无法比拟英雄的气概雄伟的石碑,承载着无数英魂壮美了山水今天的幸福,是英雄生命的给予灵魂的渗透 此刻,你们正枕着大地的清芬见证着百年风云红色精神,波澜壮阔浩荡了新时代 3.五角星秉承着红色的理念连同不灭的红色追求备忘着每个血色的晨昏 在温婉的和平年代每个平静的心湖想一想,都会荡起激动的涟漪 后人,正以恢弘的壮举书写“党的伟大”从容不迫地开拓 4.改革开放引春风红色的圣火照亮了东方改变了贫穷落后城乡日益繁荣一个神话王国在华夏诞生 高耸入云的楼阁满街豪华的轿车挺起了都市的繁华如诗如画的景区书写着开拓者的丰功伟绩 5.一百年的披荆斩棘一百年的风雨砥砺华夏唱响春天的故事科技腾飞,国家日益强盛 航天飞船探月球航空母舰入海洋一条巨龙正迎着朝阳飞舞新中国,已昂首世界之林

句町广南美丽壮乡

    云南  陆昌勇(壮族)


天之广云之南世外桃源——广南的魅力值得你来仔细探秘这里是句町古国的故地这里是原生态健康生活目的地伟大的壮族祖先自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句町广南美丽壮乡古国的气息触手可及句町大小十景尽收眼底让我们循着句町王的足迹去古城里驻足赏析一同探寻壮族先民所开创的领地一起见证壮乡跟着党奋斗的足迹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铁锤和镰刀把七月的天空镶嵌成一面鲜艳的党旗驱散了旧时光的黑暗迎来了新世界的曙光“七一”是一粒种子啊它深深地播进魅力广南的土地 铁锤迸出句町古国的神秘狂飙诗人柯仲平纪念馆在苍茫的风雨里透出金色的晨曦古木参天的烈士陵园历史的丰碑威严耸立谱写着一代代壮乡儿女的英雄传奇 镰刀犁出美丽壮乡的魅力迷人的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婀娜多姿的牡露侬人谷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千年古堡六郎城和壮寨马碧还有那飘香万家的八宝贡米无不展现壮乡广南的神奇 桃花朵朵开,处处是桃源句町王选择的世外桃源坝美值得你卸下生活的疲惫来寻觅广昆高速会带你领略八宝水乡独特的田园风光南昆铁路会领你欣赏美丽壮乡异样的民族风情一起探寻青山绿水和花香鸟语 初升的旭日喷薄而起历史的赞歌吟唱一个永恒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格局我们伟大的党无所畏惧为壮乡儿女和全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如一

【作者简介】陆昌勇,笔名昌勇,壮族,常居云南文山,云南省文山州作家协会会员、广南县作家协会会员,广南县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偶有作品获奖并发表在《诗刊》微信公众号和当地纸媒《含笑花》《坝美》等,作品《话说广南》和《壮乡掠影》在广南县主办的 60 周年州庆征文中分获散文类三等奖和诗歌类优秀奖;散文《乡路·乡情》荣获中共文山市委宣传部、文山市文明办和文山市文联庆祝祖国 70 年华诞成人组优秀奖。



使命在肩


黑龙江  鲁晓平


多少次,我站在出征的路口。

仿佛看见烟雨蒙蒙的嘉兴南湖,

红船扬起远航的风帆,

指引着我人生的航船渐行渐远。

从蹒跚学步的孩童,

成长为志向远大的青年,

用自己的青春来回报人民,

展现一身忠肝赤胆。


多少回,我听见震天动地的呼喊。

是共产党人唤醒了沉睡的江山,

镰刀铁锤在神州的夜空中高高举起。

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唱了一遍又一遍。

走遍生我养我的河流山川,

为人民服务是我不变的誓言,

我把这誓言刻在了天地之间。


多少年,我用汗水浇灌法治的幼苗。

迎来朝阳东升坐拥晚霞满天,

我懂得了初心的内涵,

更知道了使命重担的沉重与艰难。

一身藏蓝伴我四季交替,

人民的赞誉胜过万语千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将法律意识融汇到每个公民的心间。


使命是帆,行动是船,

心怀百姓千家暖,唯恐冰霜侵衣寒。

用脚步丈量黑土地上的村村寨寨,

用汗水擦净美丽乡村上的白云蓝天。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信念在心,使命在肩。

我要站在塞北的大地上,伸开双臂

去迎接新时代和谐社会的春色满园!






赵沈斌诗选


(一)红船精神


红船引领正风帆,革命先驱使命担。

拯救中华凌壮志,星星之火可燎原。


(一)中共一大会议



红船筑梦群英会,革命征途引路人。

建党宣言能救世,曙光一缕扭乾坤。


(二)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枪声响,创建军魂党渐强。

革命征程鲜血染,八一旗帜展辉煌。


(三)井冈山



井冈根据地,起义在成功。

八角楼光亮,黄洋界炮隆。

锤镰能指路,战士永征程。

星火传播处,精神耀夜明。


(四)暗夜星火



拨开暗雾展晴天,唤起工农建政权。

会议南湖吹号响,贫穷黎庶笑身翻。

红船引导航程路,赤县迎来绣锦篇。

信仰之光燃创史,初心永葆代相传。


(六)长征路



长征路上艰难阻,万里狼烟困苦行。

翻越乌蒙云盖岭,巧夺遵义气盈城。

连蹚赤水出击战,飞卧泸桥铁索冲。

奋勇三军欢胜利,光辉史迹代传承。


(七)东北抗战号角



东北抗联风暴起,打击倭寇灭敌顽。

白山黑水英雄曲,雪地冰天壮士篇。

凛冽霜寒何所惧,哮咆弹雨只悠然。

乌斯河里忠魂女,万古长存史册传。


(八)上甘岭



朝鲜开烽火,中华派力援。

交兵争险隘,守岭阵高川。

拼命英雄志,冲击战美顽。

军威旗帜举,五役报捷传。


(九)邱少云



美国投下燃烧弹,战士红光照满天。

炙烤少云身不动,牺牲永载烈名传。


(十)黄继光



朝鲜战争燃火起,英雄勇士猛冲前。

继光胸堵枪身上,烈士牺牲史册传。





李祥盈新古体诗选

咏 葵 花

——纪念建党100周年·深圳


南湖红船旭日升,万众如葵向阳倾。

傲抗风雨身骨壮,惟崇光明鞠长躬。

君本越洋美洲客,植根神州情更浓。

四海八方展雄姿,金色阳光洒莞城。


【纪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小船上宣告成立,开辟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历经100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本人1962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入党,历经59年风雨变幻,同亿万大众一起,如葵花向阳,红心向党,坚守信仰。继2008年获深圳市委颁发的纪念勋章,今年又荣获广东省委颁发的纪念奖章,感怀万千,誓保晚节。曾两度携全家游广东东莞市万亩葵园,以抒情怀。


纪念毛主席诞辰123周年

2016年12月24日·深圳


千年英雄伟业在,万古光芒日月长。

蚍蜉撼树谈何易,浓雾散尽见太阳。

自古英雄无完人,何必求全论短长?

诚然神化不足训,岂容魔化毁国邦!


【纪事】:我是在毛泽东时代成长起来的,和同代绝大多数人一样,对他老人家充满无限崇敬和热爱的感情。我不认同对历史人物的神话,因为他的伟业足以彪炳青史。我最憎恨把伟人妖魔化的汉奸洋奴,绝不容许他们祸国殃民。2016年12月24日,应邀出席绿农会寿面节,纪念毛主席诞辰123周年。赋诗抒怀。


瞻仰南昌起义纪念馆

2016年4月25日·南昌


黑手高悬霸主鞭,铁血奋起斗凶顽。

革命战旗升起处,誓承先烈定江山。


【纪事】2016年4月25日,在南昌出席中国能源学会年会期间,瞻仰南昌起义纪念馆。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领导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取得了历史性胜利。


国歌壮怀


清晨即闻国歌声,居安思危壮激情。

中华崛起多险阻,环顾五洲不太平。

东亚政经风云骤,霸主扬言又逞凶。

实力才是硬道理,更赖万众筑长城。


【纪事】:2009年以来,住深圳福田区核电花园,同深圳实验中学为邻。周一清晨学生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闻歌激情满怀,联想到世界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激烈斗争,东亚风暴骤起,美日举行最大规模的军演,有感而作。


时事随感

2017年元旦


国事兴替多风浪,霸权扼华更猖狂。

位卑不敢忘忧国,耿耿初心昭夕阳。

【纪事】:近观天下大事,波谲云诡,不可掉以轻心。





飞白诗词选


七绝·贺建党百年盛诞


松挺鹤翔迎百诞,蓬勃盛世日升腾。

神州巨笔蓝图绘,不改初心砥砺行。


玉楼春·歌盛世颂党恩  


锦簇花团争烂漫。载舞载歌迎百诞。

红船拨翳起航程,破浪壮怀锤斧唤。

血沃中华凝璀璨,继往开来星火漫。   

九州鼎盛振中华,屹立东方抒画卷。


党 旗 赋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神州大地,千古沧桑,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炎黄子孙,励志图强兮昭日月,民族繁盛,凌云壮志兮安兴邦。历百年风雨,经万般危难,挥镰举斧,党旗领航。抗夷虏,缚苍龙,射虎狼。力挽狂澜,拯救国之危亡。牢记宗旨,复兴梦,初心不忘。施政善民,共奔小康。颂百年华诞,党恩铭心,高举党旗,国歌高唱。中华崛起,再铸辉煌!






仰望“红大”

山东  刘海高


红军大学全名叫做“红军抗日军政大学”,就是1933年10月创建于红都瑞金的“红军大学校”,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以来的第一所军政学校,曾经被毛泽东誉为“红埔军校”——这是相对于国民党的“黄埔军校”而来的。

1934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大学校随军转移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1936年6月改称“中国抗日红军军政大学”(简称“红大”)。这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历史使命、时代任务,不外乎训练军事、政治、专业干部,培养红军指战员、提升红军整体文化水平与军事、政治素养。

红军大学的校址在志丹县城南端桥沟口,陕北一个不到17万人口的地方,这里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地表沟壑丘陵分布,此前叫“保安县”。1936年6月,为纪念“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而更名为志丹县。此后,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奠都志丹,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战斗生活了6个多月,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第二个“红都”。

想起在那个年代,成百上千的有志青年怀抱抗日救国的远大理想,从北平、上海长途跋涉,潜越白区远赴西北参加红大,想起高原上深沟大壑里他们与老乡结伴同行、络绎穿行的情景,想起高原深处头戴红星八角帽的红军战士,以及红大的学生和抗日军民延河边上浆衣、洗马、谈心的电影画面……总是有一种血流加快心向往之的激动。

黄土高原有多高,黄土有多厚,西北有多深,红大有多远?

这次西北之行,终于像那些徒步穿越层层封锁线来到延安的有志青年一样,怀抱着憧憬与神往,我来到了当年的红都。只是,我是飞来的,是客车载来的,而不是徒步走来的。

红军大学的校门就在眼前,我却迟疑着不欲一步跨进去。仰望山岩之上,窑口回廊相间,最高处的号兵正高举冲锋号,似有嘹亮的号声传来,似有千军万马的嘶鸣传来。他警惕地观察着周边的情况,聚精会神保卫着峭壁上的窑洞,以及山岩下这一方土地的和平。我站在门口,静下心来回溯80年前这里的历史旧貌,尽可能地在脑海里还原当年红军战士的英姿,他们是怎样在这样一个峭壁上学习、运动、生活的?

红大的校舍就凿在陡峭的红石崖上,穿过崖下平展的操场,沿大杨树下的“露天讲堂”边上,顺着石砌的台阶拾级而上,抬头就是红大的传达室、办公窑、教室窑、宿舍窑,还有学员的伙房窑、讲习室、岗哨瞭望口,全部凿辟在竖立的红石崖上,地势悬空,峭拔隐蔽,既能防空,又能避灾。仰望这峭壁上的校舍、廊道,让人禁不住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陕北人民敢于创造的智慧。

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这样描述红军大学: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所以不怕轰炸是因为在陕西和甘肃,除了普通房屋以外,还有很大的住人的窑洞、供佛的岩窟、防敌的堡垒,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有钱的官吏和地主在一千年前就修建了这种奇怪的建筑物,用以防御洪水、外敌、饥荒,在这些地方囤粮藏宝,挨过历次的围困。这些洞窟深挖在黄土岩或硬石岩中,有些有好几间屋子,可以容纳好几百人,是天造地设的防空洞,不怕原来是中国人民送给蒋介石去打日本人的南京新轰炸机的轰炸。红军大学就是在这种古老的洞窟中找到了奇怪而安全的校舍。追溯红大的历史,应自1933年之前,早在湘赣革命根据地时代,中国工农红军就已经创立了“红军大学校”。1933年10月17日,在当时的红都——江西瑞金西郊沙洲坝镇,中革军委发出《关于改编红军学校的命令》,“以原有高级班上级班,改为红军大学校”, 这是人民军队史上的第一所大学,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学府。这一富有远见的决定,开创了人民军队办大学的先河,被毛泽东誉为“红埔军校”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由此诞生。中革军委代主席项英发布命令,任命何长工为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

何长工,这位曾留学法国、在井冈山被毛泽东称为“长工师傅”的红军名将到任后,带领学员仅用3个月,就在瑞金建起了被外界称作“山林军事学堂”的红军大学校园。

史料记载:红军大学创建之初,专职教员仅有16名,设有高级指挥科、上级政治科、指挥科、参谋科、后勤科,附设教导队、高射队、测绘队。学员直接从红军中招收历经战火考验的师团级干部。一位老红军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在红大学习期间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子、板凳,石头就是板凳,自己的膝盖就是桌子,学文化没纸笔,就用木棍在铺平的沙子上写字。” “除学习外,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打球、下棋……邓颖超大姐还给我们上‘生理卫生’课,使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土包子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红军大学的每个学员不论职务高低,都过着战士的生活。学员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进行操练和演习。面对蒋介石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在根据地物质十分匮乏的条件下,学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红军大学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坚持理论与实际并重,前方与后方结合。教学中,既采用苏联红军的军事和政治条例,也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出发,总结红军作战经验,教授学员如何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为紧密联系战斗实际,红军大学派学员到前线随部队参战,有时前线指挥军官牺牲了,就由红大学员暂时代理职务,直至接替者到任后再返校继续学习。尽管条件艰苦,但为更好地开展教学,红大坚持办了《革命与战争》《红色战场》等刊物,经常刊登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红军高级将领的文章。从创建至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大学共招收3期学员,培养了一批英才,如彭雪枫、宋任穷、程子华、韦国清、邓华、周子昆等,许多人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将。

1936年6月,“红军大学”改称“中国抗日红军军政大学”,仍简称“红大”。12月,中央任命林彪为“红大”校长兼政委,刘伯承为副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杨尚昆为政治部主任。红大第一期学员在这时学习人数达1063人,毛泽东曾给学员讲课。1937年1月2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迁入延安,改名为中共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兼任教育委员会主席和政治委员,林彪继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罗瑞卿继任教育长。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抗大总校从1936年6月至1945年8月共办了8期,学员29000余人。除总校外,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12所分校。1938年12月,建立两个分校。一分校校长何长工,起初校址在晋东南,1940年1月迁驻山东解放区。二分校校长陈伯钧,校址在晋察冀边区灵寿县。1940年1月,在延安设立第三分校,校长许光达。3月,在豫皖苏边区设立第四分校,彭雪枫兼校长。9月在盐城成立第五分校,陈毅兼任校长和政委。11月在太行武乡成立第六分校,校长刘忠,政委黄欧东。1941年7月在兴县成立第七分校,校长周士第。5月在天长县成立第八分校,校长张云逸兼。1942年5月在南通县成立第九分校,粟裕兼校长。同年春在鄂豫皖区成立第十分校,李先念兼任校长和政委。抗大一分校校址由晋东南迁到山东解放区的沂水岸堤成为抗日军政大学山东分校校址。这就是当时的“红大”,以及后来的“抗大”的创立与发展简史。关于“红大”历史使命的转变,是在中国革命形势发生变化,革命的主要目的转向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侵略的伟大历史阶段。1936年,埃德加·斯诺到达陕北,受到当时红大校长林彪的约请,请他给学员讲“英美对华政策”,为此专门安排了一次“面条宴”。红大的盛情让斯诺很为难,因为他并不太熟悉两国对华政策,而且也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进行讲解,但他既然吃了陕北的面条,还是“勉强从命”了。他在讲述中只扼要介绍了一下英美的态度,肚子里实在是“囊中羞涩”,没有更多的消息可以提供了,只好改变上课方式为解答问题。结果,他发现这个决定更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红军学员们所提出的问题,即便是由“威尔斯先生来解答,也要自叹智穷才竭”。可见,当时红大的学员所提的问题是何等的刁钻,他们对想要了解国际形势的需求是何等的迫切,他们对于当前的形势和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任务是何等的敏锐——他们清楚知道,“对日一战”很快就会到来!他们必须枕戈待旦,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斯诺先生在书中还写到:对于“红军真的要打日本吗”这个问题,红大的课程也许是个很好的答复,这足以说明红军早已预见到、而且在积极计划中国如何对日本打一场“独立战争”——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除非出现奇迹——日本主动从广大中国领土上撤出去。这不是一个愉快的前景。有些在华外国资本家认为这是发疯。但也有其他人坦率承认:已有千百万中国人成了日本的亡国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怪中国人宁死也不愿再未经一战就放弃他们的自由。至少红军有充分的决心要抗战,而且认为一打仗他们就首先要上前线,这一点不仅可以从他们的领导人的热烈言论中,从军队严格的实际训练中,从他们提出要同他们的十年宿敌国民党组成“统一战线”的建议中可以看出,而且也可以从苏区到处看得到的紧张宣传活动中看出。书中提到的这些,我都有中学历史背景的记忆。我知道那时的国民党,是消极抗日的,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最终促成了国共联合抗日的统一战线的建立。斯诺先生所说的“至少红军有充分的决心要抗战”,其原意就是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战,以及他们“抗战必先统一”“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这是当时隶属国民政府的东北军、西北军非常反感的,也是中共和全国人民所不答应的。不得民心的内战,肯定迟早会破产,迫于西北解放区民众的积极斗志,也迫于国民政府内部正允许这一场政变风暴,更迫于全国人民抗日情绪的日益高涨,蒋介石不得不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十几天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中,国民党许多大员包括在事变中被扣压的陕西省主席、甘肃省主席、内政部长、军政部次长等各色要员,都参与了同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及东北军高级将领的谈判。结果,东北军和红军先前所提出的“八项要求”,没有一项被国民政府照原样接受,这虽然是双方所理解的、所谓的“维护政府体制的威信”,但也被斯诺先生嘲笑为“中国式的讨价还价”,他说:中国人在提出要求时总是开价很高,其实并不认为实际上是可以达到的,只是因为开价高了以后,可以从从容容地进行实实在在的讨价还价!这一点,被美国人的埃德加·斯诺看到了,看破了,看透了,实实在在的西安事变谈判,原委就是这样的,国共双方都没有回避,也没有否认。他太了解中国人了。1936年12月25日,西方人的圣诞节,“一个中国女人成功保护了一个中国男人”,那就是22日宋美龄抵达西安,严厉规劝和申斥张学良,加速了蒋介石的获释。蒋介石曾经自喻为“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所以正当宋美龄还在纳闷“圣诞老人是不是绕过西安而去”的时候,“那位尼克老人却以张学良的身份出现了”:25日下午,少帅张学良乘坐自己的座机,同“总司令”一起回南京自请惩处!一幕历史的活剧从豪壮转为悲壮,自此拉开了帷幕。不过,中国的全民抗战,也由此开启了豪迈的大幕。烽火硝烟铸铁骨,革命熔炉育英才。

今天,置身红大的旧址,将历史的镜头再次聚焦红军大学,似乎又感受到了当年红大学员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满腔豪情,以及留给后人的乐观向上、团结友爱的求学精神。  




沂蒙母亲


北京  芙 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王忠美,女,1920年出生。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后王庄人。自幼许配大店镇许家滩井许贵升为妻。17岁时两人结为百年之好,1943年生一女,取名许翠。

在那动荡年代里,沂蒙革命老区的军民,同心协力参军参战对抗外来侵略者,当时的口号是: “最后一块布,拿去做军衣;最后一把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到战场上”。呈现出大批妇女送郎参军的热烈场面。王忠美身怀六甲,手牵幼女,亲自送丈夫上前线。这种场面包含了多少心酸?家中只剩下一个瞎眼的婆婆,还需要她照顾。

在这片神奇静谧的土地上,发生的那一幕幕动人的革命故事,只能用笔来描绘!正是因为有这样千百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的支持,中国人民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1947年3月8日,莱芜战役结束后,身在区委妇救会工作的王忠美妹妹王玉秀从前线回来,怀里抱着一个三个月大的男婴。男婴的父母随华东野战军进攻孟良崮。只知道孩子姓唐,名叫鲁南。为了逃避还乡团的追杀,改名叫黑子。经过与娘家人商量,采取偷梁换柱的办法,王忠美把自己五个月大的儿子许振送姥姥家寄养,自己担负起革命后代的奶妈来,每当王忠美回娘家看到自己黑瘦的儿子时总是心疼得落泪,再看看怀中的黑子更可怜,从三个月大就不在父母身边,父母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每天王忠美总是站在大门口眺望,看一看孩子的父母是否在行军的队伍里!转念一想,就是在队伍里也不认识。

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王忠美左盼右盼盼望着妹妹王玉秀能从前线带回好的消息来,一是丈夫许贵升是否立了战功?二是孩子的父母有没有下落?看到大部队昼夜向南开拔,心想,这仗什么时候才能打完?解放军为了拖住敌人,加固临沂城墙,各家各户捐献门板,使得家家户户大敞四亮没有遮挡,天上的飞机呼啸而过,空中的子弹到处乱窜,碰到石头上火光四溅,大店南门外杀声一片,到处战火连天,空气中弥漫着呛鼻的火药味。国民党军队被打得四处乱窜,换成便衣混进老百姓中间,一有机会便偷袭革命干部与进步青年。共产党员组织群众深夜转移,封锁敌人的眼线。

    在一个乌云密布的夜晚,大地漆黑一片。王忠美肩挑两只箩筐,一路小跑追赶同村的乡亲,去20里外的玉皇沟山间躲难。脚上的鞋带缠了又缠,跑了一夜,枪声越来越远,刚想喘口气,看到前面好像有片灰白的打麦场,疾步走过去,结果,被大水漫过了腰间。她急中生智双手抓紧箩筐,拼命往岸上拉,看着筺里的两个孩子睡得正香,吓得她心砰砰直跳!狠狠地抽打了自己两个耳光!等待天亮细雨绵绵,孩子们的衣服潮湿不堪,在不远处有个麦秸垛,她把中间挖空,王忠美和两个孩子在此安了家。高粮壳与地瓜皮的煎饼被水泡散成渣,用手捧着泥坑里的水把煎饼咽下去。这时,在不远处传来小孩的哭喊声,她探出头来张望,看见两个小孩光着头,赤着脚,走路揺摇晃晃,疲惫不堪,不由自主地眼泪汪汪。她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问她们从哪里来,孩子摇摇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煎饼,小男孩直咽口水。王忠美让孩子坐下,把煎饼送给他们吃,由于太劳累了,孩子们吃着吃着就睡着了。第三天,战斗停止了,满山遍野的逃荒者陆续回家,王忠美就在原地等待两个孩子的家人来找。

原来,这两个孩子大的8岁名叫英,小的5岁名叫小刚,母亲去世,父亲支前,跟着爷爷逃难走丢了……

不久,王忠美的儿子许振降生在枪林弹雨的淮海战役中。

  前方打得炮火连天,后方支前大军昼夜不眠,做军鞋,烙煎饼,护理伤员全民皆兵拧成一股线,筑成钢铁长城。为掩护革命的火种,王忠美把自己的儿子寄养在后王庄娘家,自己担负起抚养革命的后代的重任。为逃避国民党地主恶霸的追杀,她舍小家顾大家,带着孩子几经转移,化险为夷。

1949年8月山东全境解放,国民党军盘据在长江以南妄图凭借长江天堑垂死挣扎。沂蒙人民用小米煎饼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大军,使得人民解放军很快跨过长江,占领了南京。当时,敌占区的敌人十分猖獗,他们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许贵升随队伍来到浙江,被安排做地下工作,为了保护他们不被敌人发现受到迫害,面对这种特殊情况,组织上不得已做出了临时找人结婚作掩护的安排。为此,许贵升与战友结了婚,王忠美依然支撑着散乱破碎的家庭,挣扎在死亡线上。

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火光片。贫灾不会磨灭一个人高贵的品质,纵然衣衫破乱,骨子里的教养也依然让人肃然起敬!

许贵升结婚后,继续留在江南开展革命活动,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革命的后代,经过多方的努力,终于都回到了父母身边。

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节衣节食,吃菜咽糖,向国家交公粮,以自觉奉献为荣,以长期奉献为贵,以竭力奉献为乐,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沂蒙精神。

    1957年,在反击右派政治运动中,许贵升从浙江下放回到山东老家,并携带六岁男孩许增,投奔前妻王忠美。王忠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大跃进等,亲眼见证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全部过程。同时也经历了自己的家庭分散、重组和亲人聚散的辛酸。

许振在后王庄姥姥家长大成人,18岁回到老家认祖归宗,加入了共产党,成了一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

许贵升平反后不久过逝。王忠美一直随许振一家生活,虽然日子并不富裕,但许振孝敬老人,是莒南出名的孝子。王忠美现在一百多岁了,头脑清醒,能记起很多往事。战争年代许滩井离115师很近,地下组织经常到村里做工作,还记得大眼晴——王新兰,今年春节来看她,她面带羞涩地说: “活得那个丢人呀,一百多岁了也不死,还给国家添麻烦,每月还给养老钱。”都到了这个岁数了,她还惦记着国家!   

时光伴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沂蒙精神必将折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照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

——记吴志远早期革命活动


河北  穆立新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追忆党的百年奋斗史,多少优秀党员,为了崇高的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有一些英勇的指挥员经受残酷环境血与火的考验,九死一生,得以幸存。河北省蠡县籍吴志远同志就是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前辈。

  记得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一次我有幸在蠡县招待所见到了老人家(当时我是跟随岳父吴福昂去看望他的)。一见面,他就热情地招呼我坐下。我被眼前这位精神矍铄、身体健康、神采奕奕的老人深深打动。在接下来的谈话中,言语间透视出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良好作风。此次会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他说:“这一辈子回想起来,不知打了多少仗,也不知道牺牲了多少战友,我没想到能活到今天。”停顿了一下儿,他接着说:“我有一句座右铭,活着干,死喽算。”仔细听着老人家的讲述,我感受到,朴实的语言间充满了大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又说:“1932年,‘高蠡暴动’前我给党组织站岗放哨,在村外高处望着,一见有敌人马队来了,立刻回去报告。那年我周岁才11岁。”

  查阅历史资料《国民党蠡县县长陈中岳呈报高蠡暴动经过》写道:“……查上月二十日,据探报县属埝家庄(即吴家辛庄,又名小辛庄)等村匪徒盘踞,县长即于当夜率队亲剿。至则匪徒望风远逃,仅获窝主崔老喜等。讯悉,匪首为刘双四,共起出共党标语等件。二十五日续据探报,匪徒又复窜回埝家庄及南于八、万安等村。县长复于即晚亲率警队驰往搜剿,而匪徒又事前逃逸,莫可踪迹。此埝庄等村土匪啸聚、两次剿办情形也。”

“高蠡暴动”是1932年8月27日开始的,通过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在暴动前,20日、25日,共产党人两次在埝家庄、南于八、万安等村相聚、开会。国民党县长亲自率警队搜剿,未果,没有抓到人,原因是党组织提前得到报信。也就是说这是吴志远等人站岗放哨起到的作用。看到此,不禁慨叹,小孩儿能办大事呀!

  后来,“高蠡暴动”失败,吴志远的三爷党支部军事委员吴玉辉牺牲,二叔共产党员吴广明失踪。党组织和家被毁,吴志远逃离家乡。      

  1937年10月24日他在安平参加吕正操的人民自卫军,后改为八路军三纵队。1938年1月他参加冀中平原第一次歼灭战——南于八战斗,经历“百团大战”、五一反“扫荡”。

  1945年1月,美国观察员艾斯杜伦到冀中,在任丘皮里村被日伪军包围进入地道。当时高存信任联络组长,吴志远任联络组下设机构之一的爆破股长。在高存信等人保护下,艾斯杜伦在地道中呆了十二个小时,当他们安全钻出地道时得知敌人逼问人员去向,房东娄大娘一言不发,被砍断四个手指。九分区司令员魏洪亮的妻子在地道内为不暴露目标,堵住自己八个月大的儿子的嘴,而窒息死亡。艾斯杜伦感受到军民的伟大和地道战的神奇,他说:“地道了不起,日军必败!中国必胜!八路必胜!”

  吴志远20多岁就成长为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在解放战争决战兰州和抗美援朝中屡立战功。

  吴志远同志1921年11月30日出生,与党同龄。他戎马一生,1988年离休时为军职,且享受正大军区医疗待遇。2018年6月27日吴志远老人逝世,享年97岁。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深深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倾注了毕生心血,吴志远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为了表达对吴志远同志的崇敬和缅怀之情,特作诗二首以志纪念:


藏头诗·吴志远一生报国颂


吴老童年勇担当,心红为党勤出岗。

远高理想忠心赤,一往无前奋斗忙。

生就毅坚常搏死,报仇驱寇战沙场。

国难铁汉雄风在,颂德军功史留芳。


藏头诗·与党同龄志存高远


与众骨相连,党责担在肩。

同仇拼智勇,龄小警讯传。

志在除民苦,存心建政权。

高谋歼日寇,远战赴朝鲜。


【作者简介】 穆立新,男,1966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文化,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冀中抗战研究会会员、保定红色文化发展促进会会员、保定市作协会员,保定市书协会员。2019年11月,主编《永远的丰碑——记保定地区三次农民武装暴动》一书。







                          责任编辑:梦  帆







《北国作家》文学杂志征稿启事


为了繁荣文学创作,推出文学新人,为广大作家、诗人和文学写作者提供一方展示才华的平台,《北国作家》杂志面向全国常年征稿。具体要求如下:

1、题材不限,要求内容充实,健康向上,反映人间真善美,鞭挞社会假恶丑。

2、体裁为:小说,中篇以下包括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包括随笔、杂谈等;诗歌包括现代诗、古体诗词曲赋、歌词,文学评论(含文学理论)、纪实文学等。每个版面(文章类1400—1700字,现代诗歌100——120行,古体律诗8首,绝句12首)。

3、待遇:稿件一经发表,杂志社将向作者快递赠送样刊,并适当付给作者稿酬,以微信转账形式发给作者。

4、下期截稿时间:2021年8月15日。

5、稿件标题用2号字,正文用五号字,标点符号一律用中文全角。

6、投稿请按作品不同体裁投至不同编辑邮箱(具体见目录右下角编辑邮箱),并在主题栏内注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同时在稿件下注明详细通讯地址、姓名、电话。

详情可咨询本刊主编白帆:微信(电话):13624525900




   《中国新作家大辞典》征稿启事 为了总结作家创作成果,激发作家创作热情,北国作家杂志社受有关出版社委托,拟编辑 《中国新作家大辞典》,面向全国征稿,辞条具体要求说明如下:一、编选对象:凡各级作家协会会员和相关文学学会会员均可申报编选入典。 二、编选内容:1、基本情况:包括姓名、笔名(不超过两个)、网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省份、民族、文凭、某一级作协或文学学会会员、职称、主要简历、工作单位及职务。2、创作成果:A在国内外主要报刊(限制在五种以下)、国家级网络平台发表作品情况(标明作品体裁、发稿报刊或网络平台名称、发稿总数)。B在全国、省专业部门或大型文学杂志主要赛事中获奖情况(等级奖以上,举例在三项左右为宜)。C著作出版情况:要求在国内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专著,写清书名、体裁、出版时间、出版社名称,限1—3种。3、处女作、代表作和创作感言:A处女作:指第一次在公开发行的纸质报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写清作品体裁、标题、报纸或杂志名称、发表时间(期刊写清x年第x期,报纸写清x年x月x日)。B代表作(或成名作):写清发表过的最得意作品的名称、体裁、发表报刊和时间,可是单篇作品亦可是著作,著作写明书名、体裁、出版时间、出版社名称。C一句话创作感言或人生格言(28个字内,没有可不写)。4、本人照片:半身照3张供选,单独发送,切忌放在文字文档里,会降低相数。三、字数要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不超过500字,省级作家协会会员不超过400字,地市级作协会员及其他会员不超过300字。出版发行:该书为典籍类藏书,大16开豪华本,装帧大气典雅、设计庄重美观,由国家级出版社年内公开出版,新华书店等各类书店均可发行。此书出版后,将作为建党百年重要文献和成果赠予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有关省、市图书馆、文学馆和部分高校收藏,入选作家的名字和创作成果等将随之载入史册。截稿时间:截稿时间推迟到2021年10月底。投稿邮箱zgxzj@163.com。也可直接微信传稿。相关具体事宜可微信咨询主编白帆先生,微信:13624525900

《北国作家》杂志社编辑部

《中国新作家大辞典》编委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