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第四期楹联班A组毕业考试题 评阅:浮云

[复制链接]
查看1123 | 回复9 | 2019-4-18 20:25: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雅颂四期楹联班毕业考试题
   以『浅谈对联的学习』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诗媛 | 2019-4-21 20: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媛 于 2019-4-21 21:14 编辑

以『浅谈对联的学习』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论文
文  诗媛
答: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特点

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义,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具体来讲,一副好的对联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一、 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

二、 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三、 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

四、 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对联的分类

按使用目的分:
春联:通常在春节时粘贴在门外,用以庆祝新年的对联,被人们称为春联。比如:


寿联:通常指用以祝寿的对联。比如:

婚联: 通常指用以祝贺结婚的对联。比如:

挽联:通常指为了悼念已经过世的人的对联

乔迁联: 用于祝贺乔迁之喜用的对联。开业庆联:用于祝贺开业之喜用的对联。如:按艺术特点分:
复字联:对联中包含同一个字重复出现的情况。其中,重复的字若连续出现也可称为叠字联。

顶针联:上下联中各个分句,其前一分句的句尾字和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相同,这样的对联称为顶针联。

嵌名联:对联中包含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药名等。
拆字联:对联中某一个字可以由该对联中另外几个字拼合得到。

音韵联:对联中包括了异字同音或者同字异音的情况

同音异字

同字异音

双关联:对联中的某些字词有多重含义。

回文联:将对联的上联或者下联前后颠倒,得到的句子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无情对:上下联对仗工整,但语义相差甚远。

 对联规则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联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对联的格律起源于古四声,从现有资料看,古代人并没有明确界定"马蹄韵"一词,但其多数联作心领神会地遵循了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原理

任何原理,一旦被认识,都很简单。马蹄韵也是如此。其句脚规则可以用如下一个公式来表示:
……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6↑
│ │└-----------┘
│ │ 7↑
│└-------------┘
│ 8↑
└---------------┘
这是一个上联句脚公式。从后往前截: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这个省略号意味着,如果有九句,则首句句脚平仄还是仄;如果有十句,则首句句脚平仄又为平,等等。
下联平仄相反。
句中平仄,亦以上联标准式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
下联平仄相反。
按理,五言句之马蹄韵标准式除"仄仄平平仄"外,另一种应为"仄平平仄仄",因律诗自唐以来已用惯了,于是用"平平平仄仄"取"仄平平仄仄"而代之。这只是一种变通。七言句以"仄仄平平平仄仄"取代"平仄仄平平仄仄",亦是如此。被取代后的"仄平平仄仄"与"平仄仄平平仄仄"两式,仍然在用。
诗钟是对联的很重要的一种文学游戏
诗钟的正格:
1.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钟格式诗钟格式,可分:合咏格、分咏格、笼纱格、嵌字格四类。而嵌字格又分: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魁斗、蝉联、辘轳、比翼、汤网、云泥、鼎峙、晦明、碎锦、双钩、四皓、五姐、六逸、七贤、八龙、九老等格.


通过对联的学习,已经知道对联的基本知识,为了能学好对联,还要多看多学多练多悟,努力写出优美高雅自然的对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墨 | 2019-4-22 07: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浅析对仗与对联

作者:醉墨


摘 要:


       楹联的对仗,首先是造句结构上的一致,即语法上的对应。形成了严密的格律,其基本规则有二:一是、在声律方面,要求平仄相谐,即一联之中平仄相间,上下联对应的部位平仄相反,上联仄收,下联平收,和谐动听,取得声音上的听觉美;二是、在造句遣词方面,要求上下两联结构一致,并且相应的词语均应构成对偶,形成精巧的对仗,取得文字上的视觉美。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 清规戒律,在实际对联创作中,其对仗却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当然,万变不离其宗, “对仗”的核心原则总是贯串其中。本文试从格律、联意、内容、语体、句式等几 方面概括总结学习中,主要的对仗方式。


关键词: 对联、对仗、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当、结构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
      
      风雅颂楹联四期,这里拥有很好的师资和学习氛围,老师的课讲的很好,受益匪浅。能来楹联四期学习是一件荣幸的事情。回顾这一段学习,真正的感受:学联如爬山,必须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说实话, 特别惭愧。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做到自如运用的还很有限。就个人理解,简单粗略的对学过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浅谈对仗与对联, 探索楹联所学内容,找出重点、难点,形成枢纽。
  
  一、我们先看对仗与对联的产生。对联又是怎样产生呢?有的学者认为,对联是“骈文的后裔”。它的起源同骈俪文的形成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骈俪文由汉魏曹植开先河,至南朝梁、陈趋于成熟,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也有学者认为,对联是唐初律诗、律赋的衍生品。唐初律诗句式对称工整,与对联的写作方法相同;六朝以后兴起的律赋,对仗工稳,更强调音韵和谐,诗作中的许多上下句,其实就是一副对联。
 
  二、,我们看对仗与对联相同的格律要求。诗词有格律,骈文有规矩。对联是从骈文、诗词衍变而来,对仗的格律也就是对联的格律,即严格的对偶。
      
对仗和对联有以下六点格律要求:
  1、字数相等。对仗与对联,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句式一致。句式是指句子节奏形式。相同字数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形式。
如五言联的节奏形式有四种:
a、“二三”式: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b、“二一二”式: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鸣。
c、“二一一一”式: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d、“一四”式: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几十字,甚至数百字的长联,上下联句式都应一致。
  3、词性相当。对仗与对联,都要求出句与对句所用字词的词性保持一致。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颔联、颈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颔联的“月”对“露”,是地理类名词相对;“明”对“白”,是形容词相对;“是”对“从”是动词相对;“故乡”对“今夜”,是名词相对。颔联是较工整的对仗。
  颈联的“无”对“有”,是动词相对;“家”对“弟”,是名词相对;“死生”对“分散”,是动词相对;只有动词“问”与副词“皆”词性失对,故颈联属宽对,但仍为对仗。
  前两句对仗有人书写成条幅,送给远在他乡的亲友悬挂,成了对联;后两句未见有谁这样独立悬挂运用,仍是杜甫那首律诗中的一组对偶句,不是对联。可见,对仗与对联都要求词性相当。


  4、结构相应。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即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依此类推。此外,还应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如林则徐赠湖南某知县联:
  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
  偏正 偏正   动宾   偏正 偏正 介宾
      主语     谓语            主语    谓语
  “好”与“秋”虽然词性不同,但是“好山”与“秋水”都是偏正结构,同类结构相对;“留客住”与“为君清”,虽然结构不同,但是都属于宾语结构,大致对应;上下联是主语“好山”对主语“秋水”,定语“一县”对定语“五溪”,主语与主语对,谓语与谓语对。
  5、平仄相对。对仗与对联,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要求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一三五”次要处的字,平仄可以不拘,“二四六”重要处(如节奏点)平仄要合乎规范,基本上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李白七绝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尾联:
  孤帆远影碧空尽,平平仄仄仄平仄,
  唯见长江天际流。平仄平平平仄平。
  上句第五字应平而用仄声“碧”字,下句相应地在第五字应仄而用平声“天”字。两句第五字都对平仄“不论”了。
  此外,还有一条铁则,即上联脚仄声,下联脚必须平声。这是千百年来积淀成的审美习惯,否则,读起来会别扭、压抑!
  在语句里讲究平仄声的适当搭配,读来抑扬顿挫,具有一种音乐美。否则,平对平,仄对仄,声调就像敲木鱼似的,单调乏味,缺失和谐铿锵!
  6、内容相关、相反或不相关。
  ①内容相关的对仗与对联,上下联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如内容相关、相互配合的吉林龙潭公园门联:
  龙峰疏柳笼烟暖;潭水劲松锁月寒。
  上联写白昼景象,下联写月夜景色,共同表现龙潭公园的优美。
  ②内容相反,也可形成对比映衬。如李商隐《无题》律诗中的颔联: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上联描写了身无翅膀飞去相聚产生思念与无奈;下联描写只要有两情相悦,就默契互通。反义词“无”与“有”,鲜明对比,共同表现出心灵感应的那份欣喜和欢愉之情。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配合,思想相通,感情共鸣。
  ③内容不相关的对仗与对联,依靠巧妙构思,使字面对仗工整,而实际意义不相关(无情),这叫无情对。内容越不相关,越称佳作。无情对是对联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意境优美,趣味横生,耐人咀嚼。如相传明代李东阳与客人的对句:
  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客人来李家作客,李东阳指着庭前的花木出句。客人马上应对。对句本意是:“您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先生”,与出句“庭前花始放”绝不相干,可是字面对得很工整,语意双关,堪称工绝。
  又如以唐诗一句作出句,对句是现代国名:
  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上下联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可是每个字却对得工整,妙不可言!


  三、我们看对仗与对联相同的分类。根据是否合乎格律要求,对仗与对联可分为工对、宽对、自对、流水对、借对、扇面对等等。


  1.工对。工对,也称严式对。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请看下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香。
  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色词,“海”对“田”均为地理名词,“月”对“日”均为天文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玉”均为珠宝名称,“有”对“生”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可谓工对之佳作。


  2、宽对。宽对,就是指联中的绝大部分对仗工整,这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宽对与工对无明显界限,一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就可以了。如厦门太平岩联:


  石为迎宾开口笑;
  山能做主乐天成。
  联中“石”与“山”、“迎宾”与“做主”对仗甚工,但“开口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不仅结构不同,而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明显属于宽对。


  3、自对。又称当句对。在上下联中分别自行对仗,又在全联中两两对仗。
如安徽乌江霸王庙联:
  山襟水带;虎啸龙吟。
  上联“山襟”对“水带”,下联“虎啸”对“龙吟”,是工对。全联对仗亦工整。
又如敦煌阳关长亭联: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上下联部分自对,“悲欢”对“聚散”,“南北”对“东西”。全联对仗亦严,不失为工对。
  自对丰富了对联的内容和表现方法,使对联活泼变化,多姿多彩,整个对联就容易显得工。诚如王力《汉语诗律学》所云:“既自对而又相对,虽宽而亦工。”“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工对,全联也可以认为工对了。”


  4、流水对。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走马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表示连贯、递进、条件、因果等种种关系。
  如四川太白故里联,表示连贯关系:
       旧是谪仙栖隐处;犹闻昔日读书声。
  又如清李世瑛题陕西武侯墓联,表示递进关系:
  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
  还如唐王之涣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诗句联,表示条件关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如毛泽东一九六五年春改陈毅的五律《西行》的颔联,表示因果关系:
  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涌。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


  5、借对。借对是通过借义或借音来求得对仗工整的一种对仗方法。
  ①借义。如唐李商隐《马嵬》诗的颈联: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上联的“驻马”是说停下马,是动宾结构;下联的“牵牛”实指牵牛星,本是一个名词。这借其字面义,把“牵牛”作动宾词用,以便与“驻马”构成对仗。
  ②借音。如兰州河神庙联: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上联“沧”的读者应为“苍”,表示颜色,借音求得与下联颜色“黄”相对。


  6、扇面对。又称隔句对。在诗歌中,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如唐朝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在对联中,凡全联四句的,大多数是扇面对。如山东泰山亭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从前面的对仗、对联分类看,古人的诗联创作是丰富多彩的。但应用较多的还是工对、宽对和流水对。不论运用哪种对仗方法,其对仗的工拙与否,主要因素不在于选择何种对仗形式,而是看作者阅历的深浅和驾驭文学的艺术。


  四、我们看对仗与对联相同的避忌。当我们认识了对仗与对联的格律要求和分类后,在运用时应注意:
  1、避免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词义雷同,内容重复,好像左右手掌相对相合。对仗与对联,都是用最精炼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容,如果合掌,全联仅剩半联,岂不浪费笔墨?如:九州千古秀;四海万年春。除“秀”、“春”略有一点区别外,其余完全同义。又如:奇勋传百世;功绩耀千秋。完全合掌,可见作者思维单向,缺乏逆向、发散思维。
  2、避免同字相对。
      ①对仗、对联忌用同字相对,如“石”对“石”,“百”对“百”。又如:
  国泰民安,一岁强一岁;
  年丰人寿,一年胜一年。
  上下联“一”对“一”,此联后半联合掌,意思雷同,失对!
  ②上联用过的字,一般下联不宜再用。如果错位重用,上下联彼此相对的字应当相同。如李桂樟讽刺送礼风的对联:
  小情尚可大包送,大礼须从小处来。
  上联已用“小”,下联对以“大”;下联再用“小”,上联必对以“大”。此联对得较好。
  
      最后,我没看对仗与对联的区别。虽然说对联具有律诗对仗的一切特点和要求,但是,对联与对仗也有区别:


  1、字数不同。诗词中的对仗字数少则三字,多则七字,骈文的对仗字数稍多;而对联则可以突破此限,甚至百字以上。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竟长达180字。
  2、内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不同。诗词中的对仗,大部分写景状物抒情,其内容只是诗词中的一部分,缺乏独立性,它依托上下文而存在;而对联的上下联所组成的内容必须是完整的,通常一副对联就是一个艺术整体,表达一定的主题,具有独立性。如流传的樵夫出句,过路的主考官对句: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出句、对句都巧用合字格,只求对仗工稳,不表达特定主题,对上、对好也就算完成了。此联虽然有趣,但没人张贴悬挂,故这是对仗而非对联也。
  3、用途不同。对仗,无论用在诗歌,还是散文,都讲究语言形式工整醒目,声音和谐动听,能增添语言的韵律美。但它终究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对偶修辞方式。
  而对联,已是一种具有文学韵味和民族形成的应用文。过去开科取仕,任贤选能常用对联;文人交往,互相题赠也用对联;游览名胜古迹,也会即兴题联;高人雅士求友征婚,有的也采用征联。到了现代,对联的用途更广泛:民间在岁时节令、婚生寿丧、乔迁新居、喜事庆典、行业开张及官方的央视春晚等等,均使用对联来渲染气氛,因为它广为群众喜闻乐见!
  从实用角度来划分,对联可分为春联、婚联、寿联、贺联、挽联、行业联、格言联、讽喻联等等。对联,在对仗基础上发展而来,兼容并蓄,它将更加枝繁叶茂,摇曳多姿!
       总之,对联中决定一个对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希望我的这些体会能给大家一点有益的启示,促进楹联爱好者更积极地思考和探寻,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美和谐、节奏明快、意境高远的联句来。
  对仗与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丛香花,是世界文学库中的一箱奇珍!
  
  
参考书目
  1.《风雅顺楹联四期讲义》风雅顺四期学习群
  2.《对联知识手册》常江著1992年 中国青年出版社
  3.《对联作法》 曾伯藩著198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
  4.《诗词格律》王力著 2004年 中华书局
  5.《实用对联6000副》 阎万春编 1986年 未来出版社
       6.  《格律诗写作技巧》 王永义青岛出版社 1996年版
       7.  《天下名联》余德泉编注,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一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渔歌晚唱 | 2019-4-22 21:0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对联的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渔歌晚唱 | 2019-4-22 22:59: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墨 发表于 2019-4-22 07:30
题目:浅析对仗与对联

作者:醉墨

〈浅谈对联的学习〉
  
  对联是我国汉字才独有文体。对联在创作过程中与别的文体有很大的区别。对联在修辞艺术方面,在音律平仄方面,在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对联是短小精干文学艺术集中表现。
   对联的特点:
1)只有上,下联各一句,並且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有五言联,上,下联各有五个字。例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上联的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字一定是平声。上联第二个字是仄声即为仄起仄收,上联第二个字是平声即为平起仄收。

3),上,下联的平仄声律,在相对应的位置上是相反的。例如:
叶落秋山廋== 风来涧水寒。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4),上,下联的内容必须是相关联的,可以说一件事的不同角度或不同阶段。
5),对联的上,下联可以嵌入一些特别要求的字,组成嵌字联,例如:
  
  千年变幻随天意==万物兴衰落地圆。

  天/地两字分别嵌入上,下联的第六字位置。
  对联有很多禁忌,例如:
1)隔景,即上,下联所写的天气或季节不同。
2),只对不联,即上,下联的内容没有内在的联系。
3),合掌,即上,下联的内容完全相同。
4),对仗不合,词性不对,结构不一,节奏不合……等。
  由于本人是初学,基础薄弱不牢固,所以比较吃力,但也有一些体会。现写出来请老师和各位学长指正。
1),学习对联要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掌握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才能脚踏实地,不断提高。
2),平时多学习和收集別人的一些优秀对联作品,有空时可以拿来学习,找出奇妙之处,这也是一种享受。
3),创作对联要循规蹈矩,掌握好对联的基本要求,尽量避免犯错。
4),多学习,多创作,多练习,在实践中学习和磨练。学无止境,不断地培养这方面的兴趣。
5),在这里表示感谢无为老师的讲课传受知识,感谢楹联四期的班委热情服务和辛勤付出。

2019.04.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浮云面影平凡 | 2019-4-24 12: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树花开
       以《浅谈对联学习》为题,写一篇800一100O字的论文
对联容易写吗?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没进楹联班学习以前,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容易写,翏翏几个字,写得顺口就可以了,有什么难呢?果真是这样吗?
但是,进了楹联班学习以后,特别是听了无为老师的精彩授课后,对写对联的认识,真是大开眼界,才知道自已对联知识的贫乏。
原来我们的祖先创作对联和欣赏对联已经有二千年了,它和律诗一样,是国粹之一。
对联有长有短,但是五字联和七字联用得比较普遍,用的人也多,就拿七字联来说吧,上下联共十四字,如果没有文化功底和对联的基础知识,想写好它,并非易事。
要想写好对联,首先要掌握它的基础知识。对联有四个基本特点:一、形式要对称,是指上下联的对仗、字数、结构一致。
二、内容相关,是指上下联不但要"联",还要甜够互相照应、贯通、呼应,否则就不叫对联。例如,上联写的是春天景色,而下联写的是夏天景色,这叫"隔景",是不行的。
三、是炼字,对联之所以从古到今二千年不变,个重要原因是它的文字精炼,表现力强,精悍短少,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四、节奏鲜明,上下联平仄要相反,如: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节奏鲜明不二有,上联节奏是22|2的,下联同样是要22|2
要想罗好对联,还必须学懂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辨四声,知平仄,什么是四声,怎样知平仄呢?现代四声说的是汉语拼音中的四声调,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仄声。那么古代的四声呢?平声指的是阴平和阳平,仄声就是上、去、入声,现代汉语拼音分平仄容易方便,所以用的人也多,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习惯用古汉语平仄。
二、是晓联侓,明对仗,就是指对联写作时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对仗要求比较严格上下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丶,主谓对主谓,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等等。对仗也有工对和宽对,工对非常严格,只能同类相对,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天文类只能和天文类相对,地理类只能和地理类相对,宽对较为放松,只要词性相同,可以傍对,动物可以和植物相对,天文可以和地理相对,所以用宽对的人比较多。
三、意境幽,情趣雅,例如:李群玉的《赠美人》: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对联多是竖着写,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对联起句规则是:第二个字是平声称为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声称为仄起。
对联的类别繁多,包括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等,等等。
贴对联也有讲究,上联贴在右边(上手〉,下联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和律诗有相同之处,但有些要求比律诗更严。
写对联是容易或是很难,都是看什么人写而言,如果没有对联知识或知识不多的人,肯定是比较难的,对对那些知识幽博,见多识广,才思敏捷的人来说,写副好对联真是容易过吹火了。
我们是初学者,只要有恒心坚持学习,平时多写多练多领会,相信也会写出比较滿意的对联。
2019年4月2丨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浮云面影平凡 | 2019-4-27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媛 发表于 2019-4-21 20:31
以『浅谈对联的学习』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论文
文  诗媛
答: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 ...

诗媛同学你好:
        看了你的考试答卷,我认为你还不是用论文的形式来完成。但是你对于对联的学习的认识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应该没有浪费了这一期的楹联的熟识、学习。给你85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浮云面影平凡 | 2019-4-27 23: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浮云面影平凡 于 2019-4-27 23:20 编辑
醉墨 发表于 2019-4-22 07:30
题目:浅析对仗与对联

作者:醉墨

醉墨同学你好:
       你的毕业答题非常不错,可惜还是没有用论文的形式来完成。我只能给你90分。补充一下:你能够把答卷中的错字、错词找出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浮云面影平凡 | 2019-4-27 23: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歌晚唱 发表于 2019-4-22 22:59
〈浅谈对联的学习〉
  
  对联是我国汉字才独有文体。对联在创作过程中与别的文体有很大的区别。对联 ...

渔歌晚唱同学你好: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楹联学习,你是基本上弄清楚了什么的对联,应该怎么样写对联,应该是掌握了一定的对联知识了。再加把劲,继续努力学习。这次我给你75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浮云面影平凡 | 2019-4-27 23: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浮云面影平凡 发表于 2019-4-24 12:57
梅树花开
       以《浅谈对联学习》为题,写一篇800一100O字的论文
对联容易写吗?


梅树花开同学你好:
       你的毕业考试答卷完成得还是不错的,当然,也是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论文)来写。给你75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59

主题

137

回帖

17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1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