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散文] 趣谈玉楼春的精品

[复制链接]
查看949 | 回复0 | 2019-3-16 17: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趣谈玉楼春的精品


       题解:众所周知,玉楼春 源于《花间集》的五代词人顾夐的“月照玉楼春漏促”和“柳映玉楼春日晚”句,故取之为调名。

      请欣赏(摘录)

月照玉楼春漏促,飒飒风摇庭砌竹。
梦惊鸳被觉来时,何处管弦声断续。
惆怅少年游冶去,枕上两蛾攒细绿。
晓莺帘外语花枝,背帐犹残红蜡烛。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
画堂鹦鹉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
香灭绣帏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
恨郎何处纵疏狂,长使含啼眉不展。

      。。。。。。

      此词牌后来又演变为以顾夐的《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为正体,依然为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笔者按:但是第五句也要求押韵了,比初始的《玉楼春·飒飒风摇庭砌竹》多押了一个韵。)

      请欣赏:

      1,格律对照例词:《玉楼春·月照玉楼春漏促》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月照玉楼春漏促,飒飒风摇庭砌竹。梦惊鸳被觉来时,何处管弦声断续。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惆怅少年游冶去,枕上两蛾攒细绿。晓莺帘外语花枝,背帐犹残红蜡烛。

(笔者按,请朋友们注意:这里的第五句“惆怅少年游冶去”不押韵。)

      2,格律对照例词:《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春愁凝思结眉心,绿绮懒调红锦荐。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话别情多声欲战,玉著痕留红粉面。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

(笔者按,请朋友们注意:这里的第五句“话别情多声欲战”也押韵了,比初始的《玉楼春·飒飒风摇庭砌竹》多押了一个韵。)


      顺便说一句:此词的上片,以双燕来来去去起兴,借以引起闺妇的思绪。下片写她与情人别后的愁苦。结尾一句,别致有情。《栩庄漫记》说:“别愁无那,赖梦见以慰相思,而反云却怕良宵频梦见,是更进一层写法。”

      需要说明的是:《玉楼春》 始于唐代, 流行于宋代 。此词的代表作,是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请欣赏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填写的离情别绪之名篇: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此词的上片,酒前伤别,芳容惨咽,而转入沉思:“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下片,离歌一曲,愁肠寸结,离别的忧伤极哀极沉,却于结处扬起:“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只有饱尝爱情的欢娱,分离才没有遗憾,正如同赏看尽洛阳牡丹,才容易送别春风归去。
      此词上、下两结尾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和“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皆为传诵至今的名句。

      《玉楼春》调因仄声韵较密,且有四个仄起律句,因而声情较为沉重压抑,适于表达沉闷、惆怅、感怀之情。
      苏轼感怀欧阳修之词云: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予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笔者按:这里的醉翁词即欧阳修所作的词“《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再请欣赏:晏殊《玉楼春·春恨》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此词为闺中人代言,叙述相思之情,抒写人生离别之苦,寄托了作者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的感慨。

      再请欣赏:晏几道《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笔者把它翻译成现代诗:

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
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
青楼的珠帘遮不住落花的愁苦,
还似去年的今日,又伤了春意。

谁知错揽了暮春残红的情事,
到处登山临水、浪费我多少眼泪。
此时此刻只能痛饮金杯美酒,
看尽落花,人生还能有几次陶醉!

      作者伤春,感叹人生的短促和不得意。

      再请欣赏:李清照《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此词上片咏梅,下片写赏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赏梅的矛盾心态。全词委婉含蓄,思致巧成,使红梅的形神美与李清照的情意美融为一体,堪称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


      古往今来唯有刘克庄用《玉楼春》作豪气词: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如家家似寄。
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这首壮词,与众不同,可谓奇葩的原因有二:
      1,此调没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那样悲伤的感情。
      2,此调不仅仅前段的第三、四句:“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用对偶修辞格,而且后段的第一、二句:“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也作对偶修辞格。是将七律与《玉楼春》嫁接起来,实属是别开生面的创举。故笔者管见,可以称之为“七律似的玉楼春”。     

      再请欣赏周邦彦通篇对偶的《玉楼春》: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沾地絮。

      此词以仙人与凡人相爱的故事起头,透露了周邦彦写他与他的情人分别之后,他独自旧地重游而引起的怅惘。整首词凝重而流丽,情深而意长。
      首句“桃溪”用东汉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在桃溪边遇两位美,姿容甚美,遂留居半年后归家,子孙已历七世。后重访天台,不复见二女。暗示词人曾有过一段刘阮式的爱情遇合,也很快就分别了,含有追悔意味。还隐含“前度刘郎今又来”之意,切合旧地重寻之情。
第二句暗示“桃溪”一别,彼此的关系就此断绝,正象秋藕(谐“偶”)断后,再也不能重新连接一起了,语调中充满沉重的惋惜和遗憾。人们常用藕断丝连譬喻旧情之难忘,这里反其语而用其意,便显得意新语奇,不落俗套。“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两句,以“当时相候”与“今日独寻”情景作对比。赤阑桥与黄叶路,是同地而异称。
     “当时相候赤阑桥”与“今日独寻黄叶路”:今昔之间,不仅因相互对照而更见悲喜,而且由于感情的相互交融和渗透而使内涵感到更加孤独、难受和沉痛。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两句写景:写那隐隐约约无数并列的青岫,与“独寻”者的周邦彦默默相对,更显出了他的孤孑;而雁背的一抹残红,又如回光返照,因为它很快就要消逝了。
      结尾“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两句,不仅显示了他情人的倏然而逝、杳然无踪之情景,而且令人想见她飘然而去的身姿风貌。
      还有雨过后粘着地面的柳絮,则形象地表现了周邦彦感情的胶着,将他欲罢不能的苦恼与纷乱的心情和盘托出。生动贴切地表达了周邦彦的执着胶固、无法解脱的痴情和苦恼。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词纯用对句,通篇采用对偶修辞格,可以与杜甫通篇采用对偶修辞格的《登高》相比美,故笔者管见,它更可以称之为“七律似的玉楼春”。     

      请欣赏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是七律之王。杜诗的研究专家胡应麟把《登高》评为“古今七律第一”;他的原话是:“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篇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还有清朝的杨伦,他在《杜诗镜铨》中专门点评了这首诗,他认为《登高》是:“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登高》是“七言律诗第一”除了其内容“如海底珊瑚”,“沉深莫测”外,这首诗通篇对偶,可能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周邦彦通篇对偶的《玉楼春》, 可以称之为“七律似的玉楼春”吗?

      (《玉楼春》另有变体,皆大同小异。限于篇幅,故从略。)

            笔者在这里胡说八道,乃兴趣爱好,玩玩而已,不是一定要巧立名目。不妥之处,请大方之家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9

主题

2830

回帖

406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6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论坛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