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美丽的茶卡天空壹号景区

[复制链接]
查看1818 | 回复6 | 2018-10-5 11: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富饶美丽的茶卡天空壹号景区

青海湖01.jpg
    一、景区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茶卡天空壹号景区,位于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巴里河滩村,茶卡盐湖的东部。景区连接109国道、京藏高速(G6)交通十分便利。
    2.地形地貌:茶卡盐湖夹在祁连山支脉完颜通布山和昆仑山支脉旺尕秀山之间,两山常年积雪,雪山倒影在湖面,形成水天相交、盐湖与雪峰交相辉映的青藏高原独特自然风光。
    3.气候条件:茶卡盐湖气候干旱、温凉,年平均气温4℃,1月气温-12.2℃,7月气温19.6℃;年平均降水量210.4毫米,年蒸发量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45%~50%,常刮西北风,平均风速3米/秒,为高原大陆性气候.
    4.水文水质:茶卡盐湖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主要入湖水量为河水。茶卡盐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盐湖卤水矿化度322.4克/升,相对密度1.2178,pH值7.8,水化学类型为硫酸盐型硫酸镁亚型。
    5.盐层:茶卡盐湖底部为石盐矿床。盐湖自形成以来化学沉积相对连续稳定,化学沉积盐层厚度较大,一般4~8米,最厚可达10米。化学沉积主要以石盐为主,其次为石膏芒硝钙芒硝无水芒硝泻利盐白钠镁矾和水石盐等
    6.资源条件:茶卡盐湖缺乏水生生物,其周围地区树木植物极少,主要为草本植物,并且早熟禾和嵩草为优势种之一。茶卡盐湖因盛产“大青盐”而闻名,其盐粒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但不可直接食用。湖区年降雨量小,故每年能注入其中的水量特别少,加上蒸发强烈,故其含盐量极高。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
    丰水季节卤水中氯化钠含量较枯水季节的高,是开采石盐的最佳时期。枯水季节卤水中的钾盐和镁盐含量较丰水季节的高,是开采钾、镁盐的最佳期。枯水季节湖水中氯化钾含量最高值达2.01%,平均值为1.15%,已达单独开采的品位。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层。
青海湖02.jpg
    二、民族文化
    1、青海道文化
    丝绸之路青海道也称丝绸之路南道。据《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西汉中叶以前,整个青海是羌民族等聚居之地,两汉时期中原的统治到达青海东部地区。南北朝时期,吐谷浑占据青海,势力西抵新疆,伏俟城(今共和县铁卜加古城)就是吐谷浑后期的王城所在地。
    伏俟城东连西平(今西宁)、金城(今兰州)既与南北朝对峙的政权通商,又西接鄯善、喀什与中亚各国交通往来,公元4世纪以后,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河西走廊一带战事频繁。交通堵塞,交通往来的使节和商道纷纷改道由青海通过,随着中原文化的西进,西域各地的宗教文化沿商贸物流走廊东传,青海随之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南道的作用因此而凸显,史称丝绸之路“青海道”,包括现西宁、海东两市、海西、海北、海南、黄南、玉树和果洛六个民族自治州。
    2、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是1300年前的进藏之路,是唐朝和吐蕃之间的交通大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就是这条大道。这条大道的起点是唐王朝的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终点是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跨越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5个省区,全长约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
    3、景颇文化—“开盐矿的人”
    景颇族现是云南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景颇族的先民用长刀劈荆斩棘,在百转千回的迁徙中开辟出了一条南迁之路,最终在定居云南。而追溯历史,青海湖、茶卡盐湖都与景颇族渊源深厚,是景颇族先民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渡过了一段高度发展繁荣的时期,或许他们的目瑙纵歌、景颇背刀文化就在这里定型。
    景颇族来自青藏高原,族名的含义即为“开盐矿的人”,据景颇文史记载,景颇族的族名义释为“开盐矿的人”。景颇族说“某某背盐去了”,意即此人逝世了,这一辞义在中国、缅甸、印度、泰国等全世界的景颇族中通用。在工业化时代之前,由于生产力的落后,盐是极其重要的财富,盐税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自然而然的挖盐的人也就是最富有的社会阶层。景颇族先民依靠盐业拥有了巨额财富。而那段时期也是景颇人口、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日月的图案被赫然刻在景颇族高耸入云的目瑙柱上,景颇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从日月山来,而日月山就在青海湖的东部。这里有堆石山,上方用白色石头垒起,并用甲骨文写着“日月山”三个字,与景颇族的目瑙示栋标志相吻合。
    而目瑙纵歌,意即“欢聚跳舞”。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里这样描述,在很古很古的年代里,只有太阳神的家族才会跳太阳目瑙,一次,太阳神邀请地球上的万物前往太阳宫参加“章目瑙”(太阳王宫的舞蹈),地球万物推举会飞的鸟类应邀参加。而青海湖西部的鸟岛,就如古书中描写的那样,百鸟齐鸣、漫天飞舞的盛景。传说里,目瑙纵歌就是学习了鸟类的舞蹈。青海湖地区应该就是目瑙的发源地。可知,日月山、茶卡盐湖,都印证了景颇族与青海湖的渊源。
    4、羌族文化—高原辉煌文化的缔造者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最早生活在青海地区的就是羌人。从殷商时期开始,他们就生活在我国的西北和中原地区。在经历了殷、夏、商、周、秦后,羌人一直在河湟一带默默地耕耘,由简单的生产到制造戈、刀等铜质武器,创造着自己的文明。
    羌人的音乐舞蹈、乐器,独具游牧民族魅力。他们发明了羌笛,一直流传到现在,在历史上影响久远;羌人在青海高原上为高原农牧业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培育了麦类,后来传入中原地区,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将野牛驯化成了牦牛、将野马驯化成羌马、将野羊驯化成藏羊;距今 5000—4000年,古羌人以青海羌塘地区几百个盐湖为住地,演变形成了三个羌族文化中心,并创造了盐的文明;传说中的炎帝部落既是生活在青海高原古代先民羌人的祖先,又是华夏族的结合体。汉字中许多表示“好”和相当于这个意思的字和偏旁,如羊、祥、羹等都与羌人有关,是对羌人文明崇拜的反映,也是华夏文化中羌人文化的遗存。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青海羌人逐渐融合到汉、吐谷浑、吐蕃等民族中。他们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块高原上,用聪明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古羌文化,成为祖国辉煌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湖06.jpg
    5、吐谷浑文化
    在青海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中,吐谷浑文化堪称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中国现代史学界泰斗范文澜先生,在其巨著《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在青海建立起吐谷浑国,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光辉标志。”吐谷浑王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传奇,这个由从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千里跋涉、辗转迁徙到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人建立的草原王国创造了诸多奇迹:350多年的存国时间开创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最长的纪录;成就了丝绸之路南道几个世纪的繁华;培育了中国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千里马“青海骢”等等。吐谷浑人在神奇而瑰丽的青藏高原上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长歌。
    吐谷浑王国政权在鼎盛时期,其疆域东西达4000里,南北达2000里,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都在青海,吐谷浑文化具有鲜明的青海特色。吐谷浑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与中央王朝关系密切。吐谷浑地处连接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要地,尤其是建立的丝绸之路青海道(或称吐谷浑道)曾经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产生过重大作用,创造了几个世纪的辉煌。
    吐谷浑采取诸多措施经营河南道,修建了树敦城、伏罗川城、伏俟城这样的大城,为行旅、商人提供方便;设立清水川、浇河、赤水、吐屈真川四大戍地,派子弟防守,维护中西交通的安全;组织大规模的商团,派兵保护商业贸易;掌握汉语和西域各族的语言,解决了中西交通中语言上的障碍。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了青海道繁荣,为南朝诸政权与西域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也为吐谷浑的强大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在青海道的联通作用下,吐谷浑与中原各政权间建立密切关系,为青海地区融入华夏政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与内地的经贸、文化交往,既促进了青海地区的社会发展,也为中原文化扎根青海创造了条件。中原王朝借道吐谷浑国与西域地区的往来,也在客观上促进了青海地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吐谷浑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与其他民族不断融合,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渊源,不少学者认为,现代土族是由吐谷浑人演变而来的。如今,吐谷浑文化为青海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海西境内遗留的吐谷浑墓葬就达2000多座,茶卡地区也遗留有吐谷浑墓葬。
    6、昆仑文化—青海特色文化的一张名片
    昆仑山作为昆仑文化的发祥地和华夏文化历史悠久的“祖山”,从西王母等相关神话开始流传至今已经三千多年来。而昆仑文化就是以昆仑山为主脉的青海地域文化,是神秘高原自然、人文、审美经验的积累。
    围绕昆仑山而起的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是中国古典神话中故事最丰富,影响最大的神话系统,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精华部分。昆仑神话作为中国远古文化的神圣话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幻思遐想。而昆仑神话与青海高原的昆仑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昆仑神话而昆仑神话与青海高原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昆仑文化不仅是青海的区域文化标志,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聚集青海各民族、建设文化名省的核心文化之一,也是复兴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传统资源之一。
    昆仑文化是一部中华民族伟大的心灵史。昆仑文化作为历史悠久而蓬勃着旺盛生命力的黄河文明,是世界东方卓具原生性、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文化坐标”,是反映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起源、进程的“源头文化”、“根部文化”、“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原始崇拜、伦理道德及生活理想,过去、现在与未来已经和仍将继续演绎着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家园。
    7、德都蒙古文化—高原上独具特色的民族
    在美丽的青藏高原,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彰显着青藏高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更是高原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它就是绽放在魅力海西的德都蒙古文化,它是青藏高原上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
    德都蒙古是指居住在青藏高原及周边的蒙古族,是对世居青海的蒙古族的称呼。德都,蒙古语意为“上”,德都蒙古意为“上蒙古”,即高原上的蒙古,就是因为居住在高原和佛教圣地而得此名。蒙古人自13世纪20年代进入青海这块广袤而高寒地区活动以来,已有约800年历史。
    德都蒙古文化是海西州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他们的德都蒙古语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音乐舞蹈、民间技艺、人生礼俗、生产习俗、宗教信仰、体育竞技等,都展示着独特的文化个性,茶卡地区的德都蒙古较为完整地保留着先民的生活习性、宗教信仰,文化地域特色鲜明,他们的查干萨日、那达慕、敖包祭祀等节日,保留着许多古代蒙古族传统习俗,体现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如今德都蒙古文化面临着濒危的境地。其中,德都蒙古那达慕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8、关于莫哈特遗址
    莫哈特遗址位于乌兰县茶卡镇茶卡盐湖以南塔拉村莫哈特草场,距茶卡镇 20 余公里。三普新发现,初步判断为青铜时代(诺木洪文化),大约在三千余年前。遗址地势高低不平,东西宽 500米,南北长 900 米,面积约 4000 平方米。该遗址被沙石淤积层覆盖由于被雨水冲刷,发现有文化层厚约 0.1—0.5 米,地面暴露出砂质线纹红陶小口瓶残片、砂质红陶钵口陶片、夹砂灰陶弦纹花边口罐陶片、夹砂灰陶绳纹附加堆纹灌口等遗存丰富,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2013 年 4 月 12 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9、关于莫河骆驼
    1951年为了和平解放西藏,西北野战军十八军独立支队进入西藏。因为西藏资源匮乏,中央提出“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方针。进军西藏的西北军第18路军,在范明将军的带领下,随同运输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物资的骆驼队,共2万多峰骆驼和近3000名驼工。
    1951年12月份,护送十世班禅返回西藏,共1万多峰骆驼,回来时死剩290多峰骆驼。
    1953年春,驻藏部队和工作人员的存粮不足,组建“西藏运输总队”,共23000多峰骆驼,3000多名驼工和干部战士,一年多时间共运粮400万斤,损失15000峰骆驼,每运进西藏5袋面粉,就损失一峰骆驼;徒步跋涉的驼工们每向前500米,就意味着身后要留下七八峰骆驼的遗体。
    1955年起,随着新中国全面进入开发建设阶段,是我们的莫河老驼工和4000峰骆驼陪同上千名地质勘测人员走向世代蛮荒的无人区,开始填写柴达木盆地开拓史上的第一世代。青海境内的勘探任务、运输任务、平叛剿匪、民族地区政权建设等都离不开我们的骆驼。
    三、景区景观
    茶卡盐湖的美景也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人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景区总规划面积14.19平方公里,在空间布局上,大致可分为服务区、观光区、娱乐区在项目建设上,除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广场、道路、栈道、旅游公厕等满足游客基本旅游需求的基础设施项目外,重点建设以体验盐文化为主的卤水漂浮、盐泥洗浴、盐屋、盐雕、盐地高尔夫、盐迷宫等游乐项目,建设以德都蒙古文化、古羌文化为主的探秘、演艺等体验型旅游项目。景区位于北纬36度的盐湖上空星光明亮而璀璨,头上繁星点点,脚下星空漫漫,这里由于海拔高,空气又稀薄,少有污染,所以能见度很高,肉眼就能看到满天银河,这里也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星空之一”。您可以在我们后期建设的星空码头,星月观镜台和星空观镜台等景点体验全方位的镜湖美景、体验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湖光意境。
青海湖03.jpg
    四、试营业期间开放景点
    1.湿地观鸟:青海省有着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使我们景区内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沼泽草甸湿地;湿地独特的原始风貌,湖边湿地,水草丰盛,肯定也会被许多植被覆盖着青藓、芒尖苔草、沙拐枣、驼绒藜、白刺、矮沙棘等多种植被。局部地方还能看见俏皮的馒头花、我们高原独有的蓝色高原喇叭花等都绽放在湿地的怀抱之中;这么美的景色也吸引了许多野生鸟类。其中就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赤麻鸭、斑头雁、渔鹰,还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等珍稀野生鸟类都向我们大西北飞来,在这里栖息过冬。湿地总共有四个路口都可通往我们中间的湿地观鸟,如果天气好的话您走在我们的栈道上可能还会被许多种鸟类集体亲近。让您置身于“处处闻啼鸟”的意境中。后期我们这边一直沿着盐志路下去会有我们的高原亲子牧场、富有民族特色的那达慕马场、德都蒙古风情园这些项目。都是针对马文化的体验,设置马场、马厩,整体满足游客体验马文化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特色。
    2.钻石沉水栈道:是景区观澜栈道的其中之一,取“钻石”之形的廊桥连接水上与水下,就像一部云梯悬在水面半空,俯瞰是两枚闪亮的钻石,纯洁透明。走进钻石沉水栈道,蓝天白云映入湖中,让您分不清是水还是云就像置身于童话世界一般。透过轻盈的湖水、游客们也可以观赏形状各异的盐花。喜欢拍照的可以利用我们“钻石”形状的观镜台来拍出不一样的倒影。
    3.爱心栈道:是以爱心的形状呈现,大家都知道爱就是人的一种情感,爱可以对人或对物。爱很容易得到,也很容易失去。想要让爱持久就必须携手前行互相扶持。就好像我们的爱心栈道,想要到达爱心栈道的观景台就要携手走过我们的沉水栈道一样。我们的爱心栈道也是现在我们景区拍摄婚纱照和情侣拍照打卡的热门景点之一。
    4.幸运长廊:是我们观澜栈道的其中之一,为什么把它称之为“幸运长廊”是因为它观景台的外型是根据幸运草的形状来呈现的。幸运草又叫“四叶草”幸运草的每一片叶子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分别代表希望、信心、爱情、第四片则代表幸运。在幸运长廊的栈道上拍摄倒影时可依托具有现代感的建筑盐卤漂浮体验馆为背景,拍出别具特色的倒影。
    5.格桑花广场:在我们的格桑花广场上有塑性卫生间,外立面就和挖出来的盐精形状一样是不规则形体的。里面有多功能洗手间内有母婴室、开水供应、手机加油站及休息室。在格桑花广场南面两条形似花茎的栈道直通湖心观镜台,从天空俯瞰整个格桑花栈道像一朵绽放的草原格桑花静静的躺在盐湖之上,犹如万花之母,庄重而祥和;栈道全长一公里,走在栈道上,呼吸着纯净的空气,看着头顶触手可及的云朵与盐湖天水相接;在这里没有城市工作压力的束缚,你可以真正的放飞自我,做回最纯粹的自己。湖心观镜台正好是我们格桑花花蕊的位置,站在湖心观镜台上您可以闭着双眼舒畅的叹息,感受连空气中都散发着的盐香味。张开自己的双臂尽情的欢呼和拍照。
青海湖04 .jpg
    五、2019年投入使用项目
    1.盐卤漂浮体验馆:盐卤漂浮体验馆以盐为主题,让游客体验盐文化娱乐项目带来的不同乐趣,如盐文化创意作坊、创意盐绘、漂浮、盐泥体验、盐泥浴池等。大家都知道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它的盐密度是一般海水的8.6倍左右。而我们的饱和卤水经过二次加工以后盐密度可以达到一般海水的8倍左右。为了让游客更加真实的体验死海的感觉我们漂浮馆内的地面,本上全是用厚厚的白沙堆积而成就好像真的在死海一样。景区的游客就可以再海拔3059米的地方体验中国的死海。
    2.天空之城酒店:酒店共有80多间客房。其中还专为亲子游的游客准备了亲子房和高氧房,满足了各类游客的需求。
    3.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为整个景区游客的集散和服务,包括景区游客的接待、集散、导览和综合服务。为游客提供游客集散、旅游咨询、行李寄存、导览、购物、医疗安全等综合服务。在游客服务中心内我们还会建设多媒体与立体感相呼应的全新沙盘和多角度全方位的投影室,让游客全方位立体的了解我们景区和当地民族特色。
    4.星月观镜台、星空观镜台、星空码头:星空观镜台栈道长约2公里左右,在栈道上还会修建月亮摄影基地、水上钢球、水中镜、水上纸船、白天鹅雕塑、水上芭蕾雕塑等项目。
青海湖05.jpg
    六、关于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又被称为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  
    茶卡盐湖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被旅行者称为中国“天空之镜”,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天空之镜”最佳拍摄时间为早晨9点之前和下午5点之后。
    茶卡盐湖总面积105平方千米,相当于杭州西湖的16倍,储盐量达4.48亿吨,氯化钠含量高达94%。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呈椭圆形。
    茶卡盐湖因盛产“大青盐”而闻名,其盐粒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但不可直接食用。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
    1.开采利用: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需要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
    早在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西汉时期,当地羌族人就已经知道采盐食用。《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盐池”。仙海即今青海湖,盐池就是茶卡盐湖。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始,官方就已有组织地对盐湖进行大规模开采。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立了丹噶尔厅盐局,茶卡盐纳入了有序经营管理轨道。
    解放前,国民政府财政部西北盐务管理局在茶卡设立盐场作为食盐基地。当时茶卡盐湖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主要是人工挖盐、牦牛驮运,到1949年,年产量只有1300吨。解放后,采盐实现了机械化,采用船采船运技术,年产量达100万吨。
    2.形成:大约10~13万年前,茶卡盐湖当时是一个外流湖,后来发生构造隆起,使得茶卡盐湖变成了内陆淡水湖。后来,茶卡盐湖开始萎缩,出现盐类沉积,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盐湖。
    3.夜空之镜:茶卡盐湖位于北纬36度、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高原无污染,在湖区可以清晰地欣赏银河的浩瀚雄壮、流星的眩目诡异,而湖面的反射使得星空与湖面融为一色,出现星空仿佛洒落湖面的景象,因此夜晚的茶卡盐湖被称之为中国“夜空之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sq实名认证 | 2018-10-5 12: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恩杰、西玛珈旺和大师三个人在此地参加了西部散文诗歌大赛!这个地方太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sq实名认证 | 2018-10-5 12: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应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sq实名认证 | 2018-10-5 12: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玛珈旺觉得这个地方特别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印无心实名认证 | 2018-10-6 14: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欣赏
心若菩萨,快乐无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sq实名认证 | 2018-10-11 00: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大师,恭喜西玛珈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 | 2018-10-12 22: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权老弟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sq

117

主题

724

回帖

620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04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