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知青的故事之(16)连队最早的摄影家 作者霍华民

[复制链接]
查看916 | 回复2 | 2017-10-27 20: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队最早的摄影家

――知青的故事之十六


   ■霍华民





迄今,在大兴安岭留下最早的照片,大都战友的老照片,都是王伟的杰作。在那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年代,用信封都喜欢用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信封。当时,觉得那是一种荣誉和荣耀。其实,在那深山老林能照个像,那时候也是奢侈也是荣耀的事。

从这记录历史,永葆青春来讲,战友王伟的功劳是大大的。

现在想想,走过去的时间真是觉得快,就好像这样一晃,40多年过去了。

偶尔闲暇时,如果看看老照片,找找自己年轻时的影子,真是一种人生的激越的惬意。其实,我真正意义保留的照片,一张也没有。现存的这一张照片,戴着军帽,穿着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背心的照片,还是2006年到甘河在战友李长安那拿来的。就是这张照片,留下了历史,定格在那天上午的阳光里。准确地说,定格了那灿烂的不到20岁的年龄。但是,由于照片历史久远,又显得那样沧桑。能留下这张老照片,我在感谢长安的同时,还要感谢王伟战友!

这张老照片,我记不清准确的时间了,大概是1972年或者1973年间。当时是住在65.5公里帐篷的时候,这个地点没错。

但是,又让我想起了那个难忘的岁月。也可以说,不能说是蹉跎岁月,也不能称之为“激情燃烧”的岁月。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记得,佛教上有一句话,叫:处处是道场。从这个积极的意义上说,人生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应该是自己学习和修炼的场所,都是成长的过程。所以,不能把成长的过程说成好与坏。

细想这个照片的历史,那是在阿木尔河边照的,我身后有一簇灌木。汩汩的河水,特别清澈特别冰凉,永远没有疲惫,永远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它依稀在唱着一首古老又年轻的歌。我想,它是在讴歌当年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有功劳人员!它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它就在那里佐证、见证……

大约是1972年秋。王伟说:我们去照相。

当年,整个200多人的连队,我知道(也许不准确)仅王伟有一台海鸥203折叠照相机。那年头,这是生活的奢侈品,也是令我们羡慕的望尘莫及。因为没有钱,就是有钱也不知道去哪儿买去……

当照完相之后,好像我们自己先是用显影粉,然后用定影粉,把自己关在黑地方洗照片。

尽管现在觉得照的不怎么好。但是,在当时我们已经非常兴奋了。王伟俨然是领导生活新潮流的带头人。他思想有前瞻,有创新意识,也比我懂得生活和工作。

大概是1977年之后,我们就没有再见过面。那还是我在哈尔滨的时候(2004年前),我一直想知道王伟的近况。但是,那时候没有微信,都找到有关他的信息。后来,听我的同学,也是当年连队的战友徐建国说,他在塔河县的一个部门当领导。由于没有电话,也没有联系上。但是,我知道,他一定是出色的。

时间流淌到现在,从我们一起到大兴安岭算起,已经走过了46年。我们好像有40年没有见了。

自从,我们民兵九连有了微信群之后,我们终于联系上了。还是他把我拉到九连群里来的。还给我寄来了木耳,我一直感谢他,想见到他。我邀请他来洛阳观光,他说来到现在也没成行。

在这里,我写了这篇小短文感谢他、祝福他!同时,也祝福我们红九连的老战友们身体健康,天天快乐!
(很遗憾,王伟的照片和我年轻的老照片都发不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乐 | 2017-10-29 10: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真实,真实的就有吸引力。让读者重温那激情似火的红色岁月。
期待霍老师更多精彩作品
来过,知足。我还在地球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霍华民 | 2017-10-29 21: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乐 发表于 2017-10-29 10:09
很真实,真实的就有吸引力。让读者重温那激情似火的红色岁月。
期待霍老师更多精彩作品

谢谢乐老师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

主题

83

回帖

12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