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我的和尚朋友:初识释刚圆法师 霍华民

[复制链接]
查看1033 | 回复2 | 2017-10-6 21: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识释刚圆法师



  • 霍华民
        一见面,他穿着和尚服(没穿袈裟,他自己说是工作服),我们好像隔着一个世界。从七月二日到五日,通过这几天的接触和交流下来,我们成为了朋友(我认为)。可贵的是,他的言行,给了我许多教益,让我认知了一个真实的出家人。特别是,通过他,进一步知晓了一些佛教的知识和常识。
        他的原名,我不知道,也没问。他的法号叫:释刚圆;最近又有一高僧大德给他起了法名:起宗。于是,他的微信名为:首山刚圆――起宗。
        在洛阳的下清宫时,张道长称他为方丈。他自己只字没说这个“官衔”,也没有一点“领导”姿态。其实,早在这之前,郑州大学王士祥教授曾介绍过他:是许昌市佛教协会会长,乾明寺方丈。最初,我问他:怎样称呼好?他说,出家人喜欢称:师父。对他,一般都称“法师”。
    几天里,由于王士祥这位博士后的渊博知识,和法师的深厚佛教灵性,我们共同活动得高兴,交流得愉快。有两个晚上,我们喝茶到午夜。这一切都是在自然、坦然、泰然、欣然、涣然、悠然、淡然和蔼然中进行的……
    尽管时间不算太长,但是交谈的内容,实在是零碎而广阔。我都不知道如何缕析记录了。细想想,还是选几个关键词吧
       定力
        据说,每个出家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缘由。刚圆法师是18岁的时候出家的。在那样一个花季的年龄,他出家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吃饱饭。“吃饱不饥”,这是最实惠最真实的硬道理。
    最早在灵山寺,后来又进修到普陀寺。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起初,师父说他将来会还俗。谁知,他的定力比当时师父看好的同伴都强。迄今,他在这钟声暮鼓中,走过了近30年的苦行僧侣的岁月。
        最彰显定力的故事,是13年前,省佛教协会派刚圆法师出任乾明寺内主持。
        历史上的乾明寺是辉煌的。
        始建于隋初,全盛于唐宋,元初曾遭兵焚,明代恢复重建。
        乾明寺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经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文化以八卦对八方,西北方属乾,故名乾明寺。
        乾明寺建筑的选址很独特,其朝向为坐南朝北,这在全国的寺院中很少见。据记载,乾明寺寺前照壁、汝河岸边原来的两乐亭、寺后首山上文笔峰塔与城内文庙原有的的泮池、墨香井相互对应,取“以高垄为砚、汝水为池、山塔为笔,纳山川之灵秀,兴文风而出俊才”之意。明代嘉靖年间,时任许州知州的邵宝曾题诗曰:“峰有烟雾涧有泉,此中佳境是天然。山倾西北翻称首,寺背东南却号乾。三里到城如隔世,八年为郡几参禅。题诗不尽登临兴,分付淄流莫相传。”
        隋朝国师天台宗智者大师是开山祖师,曾隋文帝封地三千多亩。有碑文记载,该寺南至首山顶,北到汝河岸,西到关爷庙沟,东到姚庄南北路。主体建筑面积一百五十余亩,主要殿堂一百五十多间,连同住室和其它用房共九百多间。九重殿阁金碧辉煌,绵延三里有余。
        现实的乾明寺则是百废待举。
        在千年历史中,乾明几经兴废,特别是在十年浩劫中更是让人心痛,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可喜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襄城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古刹的发展极为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刚圆法师受命来恢复重建寺院。
    从拔蒿草,露天搭炉灶,求生存开始;到聚人气,创局面的实干。应该说,刚圆法师吃的苦,怎么想都不过分。因为,当时协会曾安排来的四位和尚,他们先后离开了。刚圆法师自己硬是留下了,在生存中赢得了大发展……
        近十多年来,新建居士住房数间,装修了三圣殿、弥勒殿,修缮了方丈阁及寮房三十多间,所有原围墙进行了修整及加高,对寺内道路进行铺设及修整,拆除和清理了垃圾建筑,栽种松柏千余株,各种花卉两百多平方米。请回高档佛像六尊,特制大宝鼎一件……计划还在寺前至南环路修建一条宽二十五米的商业大道,寺前建一大停车场,拟将寺内所有古建筑、塔林、千佛阁、仙人洞、文峰塔等一一进行修复,并将整个首山全部绿化,不久的将来游人到此会再现七圣迷首山仙境。并以乾明寺为中心,将附近的柏拧岗、太公陵、葛仙观、老君洞、尧王城、公明洞、紫云书院等所有人文景观连在一起。
        可以想见,在没有人、财、物的情况下做事。刚圆法师,真是靠着自己的刚强和圆通,其实真正靠的是他人格魅力和智慧的法力,化缘募捐开创出了今天的乾明寺……
        2006年9月27日,襄城县佛教第一次代表会议在首山乾明寺召开。
    选举产生了襄城县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及领导班子,释刚圆法师当选为襄城县第一届佛教协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释永信担任乾明寺名誉方丈。
        十年后的2015年4月16日,河南省许昌市佛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在桃园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市佛教界的63名代表参加。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洛阳白马寺方丈印乐法师,河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开封大相国寺方丈心广法师,应邀参会。会议选举产生了许昌市佛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释刚圆法师当选新一届会长。
    刚圆法师睿智、乐观、豁达的品行,弘扬正法,结出硕果。
        从这里,我理解他的定力,是有追求有信仰有意志力,有超常的耐力。佐证了顾言武的名言:“以兴趣始,以毅力终”。其实,做什么事,都是这个理。想必,能这样做人做事的人,他都不会缺少福报。
        最近,得知他更显定力的一件事:那天,寺庙的和尚打来电话,说寺庙里的珍贵佛头丢了!听了这个消息,刚圆法师没有丝毫惊慌,心平气和地说了一句:“谁拿去,不得供着。”
       品性
        出家人很讲究做人,这是我过去不曾想过的命题。细细想想:不论俗人还是僧人,都有人性的所属特点。社会上有的情况,寺庙里都有感知。
        刚圆法师讲究做有利于别人的人,还讲究做有学问的人。为这,他谦虚好学,还写诗。他说:在寺庙里讲话,就是诗啊!
    这个象形字,让他解释的不仅贴切自身,而且兴趣盎然。
        若干年前,北京航天部一朋友寄我一张明信片(是玉佛大雄宝殿内景),上有三尊金碧辉煌的大佛。他留言:做佛只能坐着。
        显然,这是凡夫俗子的臆想:是思索,是激励,是写真,也是幽默。
        这次有缘份的相聚,是一次真正意义上我接触到了出家人。我对和尚,有了新的认知。怎么样修炼?法师说:吃饭睡觉;吃素斋为什么容易饿?没油水。其实,高深的哲理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蕴藏在平凡和简单的生活之中。平凡中出真理,这话有深度。
        与刚圆法师的交流是随意的,我们没有任何苛求,也没有探寻什么的奢望。是思想和心灵的互动。刚圆法师一般情况下,不说什么高深莫测的词汇,大都是说平实,接地气的,应该算深入浅出的语言。
    他说:生活,才是传承。昭示了他的质朴、平易、简约的个性。他不强加给
        别人任何东西。过去知道出家人的故事,仅限于文学和艺术作品里。当然,也就有许多不真实的臆想。
        我在网上搜到这样一个片断:
        那是一个清明节前夕,也是释迦牟尼佛涅槃日。一群学生在乾明寺的斋堂聆听法师的开示:
             有学生提出对“钱”怎么看?刚圆法师那灿烂的笑容和他特有的表情绘声绘色地回答:“钱是好东西,越多越好,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智慧的人不会因为钱而生烦恼,也不会因为其他事情而烦恼。“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学生提出“缘”,师父用浅显的例子加以说明:今天大家能够来到这里,在一起说说话,那就是缘。“缘聚缘散”、吃过饭大家走了,师父又在干其他的事情。
        大道至简,大道自然的特质,在刚圆法师身上非常突出!
        佛教讲究的无缘慈悲。目的就是对爱的践行,让我们无畏穿行于幽暗的人性长廊。大爱无疆,播种爱情。这个思想和思维,令我敬畏和敬佩。
        喝茶时,刚圆法师给我讲了一故事:
        苏东坡曾问佛印:“以大师慧眼看,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见佛印体胖,便调侃:“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粪一堆。”佛印答:“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有牛粪,所见皆化为牛粪。”
    你是谁,你就遇见谁。你心里有什么,看别人就是什么。所以说,没有追求,也就没有愿力,没有方向。人生的追求比如说要行菩萨道。
        追求跟需求不一样。需求是一种需要,人需要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是必备的,追求的情况则不同,可有可没有,可多可少,可高可低,境界差别很大。于是,遇事要从自己内心自省,而不是首先报怨他人。
        佛学
        佛学,不是科学,不是迷信,是一种文化,亦是一种有智慧的哲学。结识释刚圆法师之后,我对佛学有了新的认知和概念。
    现在西方有些学者把佛学叫做管理学。这个和传统我们说的管理学有点不一样。主要是管理自己,管理思想,所以佛学也可以叫做管理学。因为一切管理都是对人的管理,而人主要是思想管理。思想管理好了,自我管理好了,那么一切管理就会很顺利。如果说思想管理不好,自我管理不好的话,其他很多管理就无从谈起。从这点上来说,佛学叫做思想管理学,应该贴切。
        在俗人心里,好像有严格戒律和尚是不能吃肉、更不能喝酒。为此,我请教了刚圆法师,他明确地告诉我:没有这个规定。
    佛教的规矩,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都是很讲人性化的。为了说明这个要义,他给我讲了一个过午不食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和尚是靠化斋生存的。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傍晚,一黑大个和尚去一户人家化缘。这户人家正有一孕妇。当她开门时,一个雷电闪过,衬出这个和尚形象的巨大,很是吓人。结果,导致这位孕妇惊吓得流产了。这是罪过。从此流传来,僧人过午不食的规矩。
        所有规定,都是人性化的,目的就是以不伤害别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喝酒,是为了防止不伤害别人。如果僧人有什么病,也是可以喝酒的。
        菩萨不见人过。也就是说,出家人不看别人过错的。
        这和凡夫俗子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内心的欲望收敛,舍得的善心向外。在刚圆法师的汽车上,我坐在副驾驭位置玩过他的一个手串。没承想,他说喜欢就送我。不能夺人之爱呀,这是我首先想到的。但在这之前,士祥教授曾告诉我:法师不是这个思维。他认为:别人喜欢这是缘,不是东西没有了,而是赠给了有缘人;自己高兴,当然别人也高兴。赠我手串,刚圆法师介绍说,这是香山寺方丈从印度带回来给他的。可见,很是珍贵。他没这样说,是我的理解。
        从释刚圆法师的脸上,总是能看到笑容。他的笑声透着磁性,真诚、透澈、舒畅。科学上说,笑容能让血管扩张22%,增加血液流量,从而降低血压。显然,法师的健康是和他的心态分不开的。他“戏称”自己,一钵走天下(要饭的),只为生死事;貌不其扬,美名其曰。显然,这是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的另一种诙谐说法。
        佛学从简单来说,就是化解矛盾,是提倡社会和谐的文化。刚圆法师就有这方面的智慧。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佛学是哲学之母,可以纠科学之偏。”那么科学有什么偏要纠呢?科学,是研究物质的东西,不是关怀人类本身。换一句说,科学不是直接关怀自己。人应该研究自己,驾驭好自己。从这意义上说开去,我们学习一点佛学常识,是视野和心灵的拓展。
        刚圆法师遇到这样一个情况,当地一高校教师心理出现问题:整天寻死觅活。夫妻要离婚,学院领导也没法要求他正常上课,不敢用了。对于这样一个人,怎么办?亲属来找法师。通过了解情况得知,靠说都没有用。于是,刚圆法师说:让他来寺庙做一个暑假的义工吧。就这样,教师吃住在寺庙,天天做义工。只有幽静的环境和辛苦的劳动,没有人跟他讲什么。一个假期过后,这教师整个人变了:心态正常了。后来,又有了自己的孩子;学院领导又启用他了。
        迷途师渡,无师自渡。刚圆法师在这方面的故事很多,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过许多人。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叙事了。
    用俗人的眼光,看看另一个陌生世界,没有什么不好。特别是,让俗人的心理,体悟一下僧人心态,亦是一种特殊的裨益。我想:因为哲学是没有感情的,也不讲道德伦理的,是专门研究事物的普遍规律的。所以,可以说,佛教里有很多哲学思想,但不能归属为纯哲学。准确地说,佛学中还有人学。
        我觉得,刚圆法师已经修炼到一定的境界,这无须我说,我也没资格说。但是,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几天来他没说一句玄话、大话、空话……他乐观的豁达,浅显的深奥。生活细节中,见道行。那天,刚圆法师在三门峡主道上开车,突然一辆摩托冲到车前,险些撞上。我们纷纷指责骑摩托的小伙子。法师一声没吱,依稀没事一样。事后,我问他:你不抱怨?他说:“没有用”。
        在我们“喷”的时候,刚圆法师说:在乾明寺13年了,没开过会。今年想开会了,后来发了个红包,也没开会。
        在交流中得知:上个月,法师到辽宁营口接法卷,正式为天台宗第46代传人。我打心里祝福他。我想:有机会,我真想去乾明寺看看。他说,请我吃一顿饭。我说:请我一吃顿,在你山里那第二顿我去哪儿吃去?他诡秘笑了:你一顿饭,可以吃一周,也可以吃一年啊!哈哈,真有禅意。
    我期待着早日去乾明寺见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乌鸦实名认证 | 2017-10-29 17: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霍华民 | 2017-10-29 21: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乌鸦 发表于 2017-10-29 17:03
定力,品性,佛学,一路读下来,真是受益匪浅,小白敬握!

社会是多元的,多交结些朋友,真好!正如认识陈老师,请多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

主题

83

回帖

12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