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散文] 古今咏蝉诗拾趣(诗韵散文)

[复制链接]
查看1071 | 回复3 | 2017-7-22 17: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有雨的海洋 于 2017-7-29 12:18 编辑

                                                                       古今咏蝉诗拾趣(诗韵散文)


            题解:古今写咏蝉诗的人很多,写得最好的咏蝉诗是: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春风得意之人所作;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受苦受难之人所作;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怀才不遇之人所作。后面都有详详细细的介绍。

    请朋友们先看一看笔者的涂鸦《咏蝉》:

      咏蝉

逐日扫劳琴,
心长树上鸣。
鞠躬身尽瘁,
可惜没知音。

      注:
      1,逐日:双关语,a, 一天接一天;每天。b,即夸父逐日:夸父:古传说,夸父这个人拚命地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2,扫劳:音译,solo 多义词: 英[ˈsəʊləʊ] 独唱,独奏; 单人表演;单飞等语的意思,用之于夏日之蝉,正可谓恰到好处。如果用汉语,需要用 独唱,独奏; 单人表演;单飞,单挑等几个词语,才能达到“solo ”的效果,所以笔者采用“solo ” 的音译,请朋友们谅解。
      3,心长:即语重心长,形容言词恳切,有分量, 意味深长 ,含有丰富的情感。
      4,鞠躬身尽瘁:化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是、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笔者在这里用来赞美蟬,是运用了夸张修辞格。
      再请欣赏月阁【群主】★清华★的一首咏蝉诗:
       蟬

隐约附高枝,
扬声唱古诗。
芸生多逊我,
世态最先知。

      此诗写出了蟬的特点,最后两句“芸生多逊我,世态最先知。”,更加显示了蟬的自豪感:世界上的芸芸众生都赶不上它,因为它登高望远、是世上的先知。

     紧接着再请朋友们欣赏一首:

     辨蟬知音

    文/如东 清逸

居高媲嘯尘,避暑择凉茵。
裸褪灰衫裤,乔妆绿叶巾,
嘶声求美梦,缄默转基因。
小可多无奈,微卑躲世人。

     这一首诗也是运用了拟人修辞格,笔者认为:这一首诗的作者可能是一位才女,(笔者按:从“裸褪灰衫裤,乔妆绿叶巾,”两句诗中,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出来了,因为粗枝大叶的男同胞,是写不出这样细致的诗句来的。笔者肯定写不出来,不知其他男作者怎么样。)此外,从她的“小可多无奈,微卑躲世人。”可以看出她那谨小慎微、热衷于小心翼翼远离“世人”的心态。因此,可以肯定这是一位女子的作品了。加之,“裸褪灰衫裤,乔妆绿叶巾,”这样工整的对偶,并且把蟬的打扮写得如此情景交融、恰到好处,可以确定这是一位才女的作品,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下面分别简介古人的咏蝉诗的代表作及其作者生平:

    其一,请欣赏虞世南的作品《蝉》:

        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言志的小诗,是唐代诗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

    1,首句“垂緌饮清露”:
    a,“垂緌”:其中的緌:[ruí]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换句话说,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
    b,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息于高处,餐风饮露,故为“饮清露”。这句写出了蝉的清华俊朗的特点。
    2,次句“流响出疏桐”:
    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流响”写蝉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用一个“出”字,将无形的声音传送,写得可以耳闻目睹。
    3,三、四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画龙点睛之笔:蝉声远传,人们皆以为是借助秋风的缘故,虞世南却强调这是由于“居高”的原因。他认为: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这两句看似写蝉,实则带有自比的意味,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品格的肯定。联系到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赞虞世南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虞世南此处表现出来的自信应该是不过分的。这是与他始终过着太平日子以及当朝皇帝唐太宗对他的看重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虞世南,余姚人。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笔者按:即虞世南不修边幅)。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同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笔者按:即唐太宗认为虞世南在这五个方面,好到绝顶了)。

     其二,请欣赏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众所周知律诗的颔联、颈联对偶就可以了,然而这一首诗的首联也运用对偶,写法上启用了蝉声比兴。诗一开始即点出地点在狱中,他是“南冠”诗人。(笔者按: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沦为囚徒。)落魄加上孤寂,此时的诗人更加深深地思念家园了。
      颔联的上一句写蝉,下一句写自己,以“不堪”对“来对”,将物我联系在一起。他抱怨自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折磨已经消逝,白头垂老矣。他在狱中看到蝉的玄鬓影,看到蝉还是两鬓乌玄,不禁自伤感慨;想到自己经白头垂老,依然一事无成,还锒铛入狱,十分痛心疾首。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白头吟”是双关语。相传司马相如后来对卓文君的爱情不专一,为此卓文君创作《白头吟》来感化他。这里,骆宾王运用了这一典故,比喻当权者辜负了他对国家的一片忠诚。
      颈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纯用比兴手法,两句无一不在说蝉,也无一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政治环境恶劣,“飞难进”比喻自己仕途不得志,“响易沉”比喻自己言论受到压抑。蝉如此,自己也如此,咏物诗写到这种境界,真算是物我相融了。
     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仍用比兴。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的高洁呢?联系到他骆宾王道德高尚,不为世人了解,反被诬陷入狱,此时有哪一个肯替自己喊冤呢?(笔者按:武则天读了这一首诗,深深感动,不久就把他放了。)
     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27—约684) 他7岁能诗,其所作:“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父死后,他移居兖州,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拜奉礼郎。因事被贬,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仪凤三年(678),后调任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骆在狱咏蝉,以抒悲愤。次年,遇赦得释,出任临海县丞。弃官游广陵。后来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武则天立即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笔者按:意思是武则天问:《讨武氏檄》是“谁写的?”有人答,是骆宾王写的。)武则天感叹地说:“宰相安得失此人?”(笔者按:意思是“骆宾王有宰相之才,我要重用他!”)后来,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
      由此可见,武则天的宽仁大度和雄才大略,(笔者按:武则天能对辱骂自己的人,如此赞赏,这在古今中外的帝王中,可算是首屈一指的英雄人物)可惜骆宾王站错了队伍......

     其三,请欣赏李商隐的《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这首咏蝉诗,抓住了蝉的特点,结合他自己的情思,“为情而造文”。诗中的蝉,也就是李商隐自己的影子。
     1,首联闻蝉鸣而起兴。
     a,“本以高难饱”,蝉栖息于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自己因为人清高,所以清贫。
     b,“徒劳恨费声”,蝉由“难饱”而发出的鸣叫声,是有恨的;此种鸣叫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所以是费声(浪费声音)的。自己因清贫而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但这样的陈情是白费的。
     2,颔联“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蝉的鸣叫声到五更时分已稀疏得快要断了,可是一树的叶子兀自绿着,并不为蝉鸣的“疏欲断”而悲伤难过,显得那样冷酷无情。
    李商隐责怪树的无情、依然碧绿,其实责怪的是当权者不肯出手相助,使李商隐的困顿得不到改变。
     3,颈联“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这里 抛开咏蝉,转到李商隐自己身上,将感情挑得更明。
     a ,“薄宦梗犹泛”,诗人在各地当幕僚,是个“薄宦”小官,辛苦辗转,好似“梗犹泛”(笔者按:犹如大水中的木头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顿生思乡之情。
     b,“故园芜已平”,故园已经荒芜,他思归了,不想干了。这两句看似与上文的咏蝉无关,其实正由于他官小禄微,所以“难饱”“费声”,当权者“无情”,才使诗人动了归隐之心。
     4,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他用拟人的方法写蝉,同时呼应开头。
     a,“烦君最相警”,蝉的鸣叫声警示我这个小官,
     b,“我亦举家清”,与其劳心伤神的漂泊生活,不如“举家清”归家种田。

     作者简介:李商隐(八一二-八五八),字义山。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李党。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笔者按:是一个芝麻绿豆官)。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可惜李商隐是由于找错了对象,从而也站错队伍了......

       同为咏蝉诗,同样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作者的地位和遭遇的不同,却呈现出如此殊异的作品,构成了如此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以上三首诗,是唐代文坛咏蝉诗中的三绝。
       这咏蝉三绝是我们学习咏蝉诗的典范。笔者的涂鸦,就是学习它们的课堂作业。仅供初学者参考,不妥之处,请朋友们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子木 | 2017-7-22 20: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带来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有雨的海洋 | 2017-7-22 21: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木 发表于 2017-7-22 20:13
感谢老师带来的分享!

谢谢您;过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9

主题

2830

回帖

406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6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论坛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