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诗中译] 《孤独与沉思》之灵感

[复制链接]
查看1972 | 回复5 | 2017-6-27 23: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170627224317.jpg a9d3fd1f4134970a5ae361af92cad1c8a6865d99.jpg

苏利·普吕多姆 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年~1907年),法国第一个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苏利·普吕多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普吕多姆从抒情诗转而创作哲理诗又最终转向散文,他认为自己是在转向更有意义的工作。
苏利·普吕多姆年轻时作过工程师,学习过法律,但他对这些被别人视为坦途正道的职业毫无兴趣,而是热衷于写诗,26岁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集》,当时一言九鼎的批评界巨擎圣·伯夫赞扬普吕多姆“在诗中提出的新的运动,宣告着有如黎明前的战栗一般的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徐利·普鲁东、莫姆森卷,台湾环华百科出版社,169页)。早期的诗歌以抒情为主,吟唱着内心深处的悲哀与苦痛。《破裂的花瓶》一诗是其中的代表。
自《孤独集》之后,受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影响,其诗转向一种哲学和玄学思考,试图将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探讨"内在的人性",创作一种博大精深、融天地与人性于一体的诗歌。他渴望像探讨世界的本源和本质以及人生的真谛,“但是,他徒然具有科学修养和热情,却不具备写哲理诗的才情,也没有找到将诗与科学、哲学结合起来的角度”,虽有许多至理名言,但往往只能流于空洞说教。
随着时代的推进,普吕多姆的地位渐渐从一位主要诗人降次为高蹈派中一位不太重要的诗人,他的《破碎的花瓶》被收入许多选集,可他视为毕生头等要事的长篇训谕史诗却被认为缺乏想象力,缺乏诗意,几乎无法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乌鸦实名认证 | 2017-9-9 21: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桂西老庞霄云 | 2017-11-17 09: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印无心实名认证 | 2018-3-29 09: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若没有哲思,如同不能飞的鸟儿一样!
心若菩萨,快乐无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白乌鸦实名认证 | 2018-3-29 10: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白乌鸦实名认证 | 2018-3-29 10: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6

主题

149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3423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优秀版主论坛元老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