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散人 发表于 2016-5-27 21:23:06

孔子印象概述

孔子印象概述
孙贵贤著
关于孔子孔子思想,归根结底,是修身做人的思想!《论语》开篇即点名了这一点。三句话,由“学而”到“君子”,这是指一个人的总成长过程。
《学而》篇第一章,写的是,一个人由最初的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开始、由社会人到学人的跨越、由学人到君子的成长。一个人,在进入社会之前,必须先学习(“学而”句),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一起共事(“有朋”句)、然后,才会有机会为君子(“不愠”句),最后,直至能够成为圣人(这是孔子最理想的人生修养境界)。这是孔子的理想追求。
他的思想学说并非为统治者服务的。他对统治者的态度是“为政以德”(《为政》)和“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并非现在有些人说的那样,孔子是为统治者服务的,纯属无稽之谈。
孔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这个,可以看做是夫子给君子下的定义。
义,即正直、正义。是做人的根本,比诸大树,犹树之根柢,无此则无以扎根于大地中。义,是一个人想要成为君子的先决条件。“君子之于天下也……义之于比。”(《里仁》)它决定着一个人是怎样的,决定着一个人的做人方向。
礼,是立世行世之本。“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礼者,犹交通规则,无规则,车无法正常行驶,秩序混乱。犹树之干也,无此则无以立。
孙,逊的古字。谦逊,不可自以为大,自以为是,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不可狂妄。犹树之枝叶,蓬松太大,则会影响其它树木成长。矛盾先生在其《白杨礼赞》里有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他赞美白杨树的枝“绝无旁逸”、“像加过人工似的”。这就是白杨树的“谦逊”,不影响其它树。人也是如此,处世为人、做人做事不能影响他人。
信者,承载也。犹大地之土,承载所有一切,如无大地,世之万物无着无落。做人,若无这个“信”,前面所有一切,皆是漂浮的。因之,孔子曰“信以成之”也!信,是成就所有品德的最后条件,亦是最重要的条件。
一棵小树,如何成长为参天大树?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没有土地万万不可能的。大地是最终条件。信,就是成就君子的最后条件,犹大地也。
关于儒学(概述)
儒学从发起之初到孔子,已历近两千年之久(自尧舜算起)。最初只是一些片言只语,是当政者做人的品质和为政之德。此时,可称“前儒学”。历三代之损益,至周公“制礼作乐”后,已蔚然成大观焉。此时,可谓之“礼学”或“礼乐学”。它更多的是偏重于“政”,而远离“人”。这里的“人”,是指人人,即,每个人之意。换言之,此时的文化,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而习之”的。因“学在官府”。它是周公集自尧舜以来的,做人、为政、礼乐文化之大成。它是架在,前儒学(尧舜)和儒学(孔子)之间的桥梁。至孔子时,“礼崩乐坏”。孔子撷取尧舜之做人为政思想、文武周公之为政礼学思想,集而成之。形成了以做人为核的心、以修德为根本、以礼乐行为规范的、以中庸为方法的文化体系。在整个孔子思想体系里,“做人”处于最核心位置。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就是前面所言之“君子”。做人亦即修身。此时,孔子儒学是最初儒学,属于“纯儒”。
至曾子时,曾子继承并进一步发展孔子思想,将“修身”,发展为“八条目”(详见《大学》)。《大学》里,将孔子最初的学习做人,到学习修身,到最后的治国平天下,完成了儒家的由最初的学习,到为学从政思想体系的建立。再有子夏的“学而优则仕”(《子张》)的这一提法,可以说,人在学业有成后从政,无形中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此一来,儒家由孔子的文儒,而摇身一变为政儒。至汉代,董生给武帝的提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后,儒学与政捆绑在一起,不再分开,直至清末。
至今,一些儒学研究者,还将儒学与政治捆绑在一起,这是害了儒学,也是与孔儒相去甚远的。这样做,不仅不能深入研究孔子思想,而且会越走越远。
孔子在《为政》篇和其它篇章里,提到的为政之德,是针对当政者而言的,是指,当政者必須具备那些品德。而不是指具备了那些品德,就一定要去为政的。比诸工匠,要从事某种工匠工作,要先学习这一项工作的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而有的人虽然具备这些技能,可是,他未必就要去从事这些行业一样。像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将来就业未必是与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相符。孔子认为,为政者必須具备为政之德,而具备为政之德的人,未必要去为政。比诸开车,想要开车的人,必须要有驾照,而有驾照的人,未必就去开车道理一样。
孔子对待当政者的态度是,当政者怎么做,百姓自然就会跟着做。“子帅以正,熟敢不正?”(《颜渊》)“身正则令行,身不正则令不从”(详见《子路》)而且要求统治者要做到“礼”,“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宪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先君后臣,再父再子。由上而下,依次递进。在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统治者楷模是尧舜。“大哉,尧之为君也!”(《泰伯》)和“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同前)孔子认为,臣子对待君主的态度则是“忠焉,能无诲乎?”(《宪问》)和“勿欺也,而犯之”(同前)自汉武帝始,有了“三纲五常”思想之后,后世的统治者,则高高在上全然不顾民众,不管自己做得怎样,要求民众如何如何,全然没有把孔子这一思想贯穿下来。虽打着孔子旗号,做的却是与孔子思想相悖的事情。后世不明真相之人,将统治者的这些做法,一股脑推到孔子身上,这对孔子是不公的。孔子他老人家没必要也不能为这些后世统治者买单。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元典,孔子思想大都保留在《论语》一书中。要理解孔子,读《论语》是最直接的。
《论语通解》(暂名)去年的五月十八日,开始做注解《论语》的工作,至十月底完成全部注解工作,大约二十四万字的工作量。有时候每天都写到一两点,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很宽慰的。
本书不仅是注,更多的是在“解”上,对书中每一章,每一条进行全新解读。力求与孔子思想接近。所有观点,皆出自自己。不以前人和他人的观点为观点。
本书的“注解”是指——以《论语》解《论语》,以“孔子”注孔子,很多地方是对传统解释的颠覆。
本站从明日起,在《大家国学》的《国学讲堂》里,每天发布《论语通解》一章。《论语》共二十篇,发布每篇的第一章,共计二十章,望大家周知。
作者简介:
孙贵贤,男,生于1964年9月16日。山东青岛人,大学中文专业。喜爱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尤其喜爱诗词歌赋。有诗词作品于《章丘作家》、《悦读》等文学杂志和《中国诗歌网》等多家文学网站。至今还担任、《大众网·文化分区》总版主、《大家文学网·国学分区》总版主等。除本书《论语通解》外,还有一本关于文化的书籍,已完稿(待出版),书名为《山·水·圣人》。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5-27 21:29:26

支持东海散人老师,支持大家国学。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5-27 21:36:20

希望大家国学在东海老师的指导下蓬勃发展。

东海散人 发表于 2016-5-27 21:38:23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5-27 21:29
支持东海散人老师,支持大家国学。

感谢老师指导,问好

东海散人 发表于 2016-5-27 21:39:25

东海散人 发表于 2016-5-27 21:38
感谢老师指导,问好

我在这里学习,为大家出力,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量,给大家,给国学做一点事。

北斗娃 发表于 2016-5-28 06:47:22

师兄真乃国学的继承者,娃娃赞一个!!!

东海散人 发表于 2016-5-28 08:30:31

北斗娃 发表于 2016-5-28 06:47
师兄真乃国学的继承者,娃娃赞一个!!!

早上好师妹,周末愉快!
不敢这么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国人应该做的,属于自己分内的事。
对于儒学,我想每一个国人都应该予以应有的、足够的尊重。中国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儒学,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无可替代!
我在这里发布关于《论语》的话题,就是希望文友们参与进来,引来更多的爱好者,共同探讨之。同时,也希望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谢谢!

当年小胖 发表于 2016-5-28 15:51:22

老师写的非常好,与时俱进的《论语》思想,是值得我们拜读的。国学是中国文化之根本,乃国魂所在,希望老师继续写下去,希望老师多多发表文章。:)

东海散人 发表于 2016-5-29 11:48:20

当年小胖 发表于 2016-5-28 15:51
老师写的非常好,与时俱进的《论语》思想,是值得我们拜读的。国学是中国文化之根本,乃国魂所在,希望老师 ...

:handshake问好

蝶衣霓动.羽侬 发表于 2016-6-13 14:06:05

感谢分享,遥祝夏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孔子印象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