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发表于 2017-3-16 15:53:17

.春分二章

《春分二章》
张双柱

1
春分五十韵一句盖唐诗


古今春分诗作,有一首很别致。这就是唐相元稹的《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
元稹诗系五排,用韵五十,用字五百,在二十四节气诗中,创下字数第一的纪录。篇幅如此之大,格律格外之严,实属别致。此其一。
该诗并非是写春分,而是春分日在阳明洞天写了该诗。简,在这里是指金质简册,道教亦称金简、仙简。阳明洞天,道教十大洞天之一,位于浙江会稽宛委山。全诗一百句,只有前四句交代春分时日,余皆依次描写宛委山及至阳明洞天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也正是这四句中的第一句,成了元稹经典名句,也成了大唐春分诗作第一句。一句胜出,更属别致。此其二。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元、白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诗辞浅意哀,常于经意不经意中作出千古佳句,如《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句,又如《遣悲怀》“贫贱夫妻百事哀”句,再如本文提及的《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起句。
该诗前四句云:“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老惜光阴甚,慵牵兴绪孤。”若将诗题改为《春分感怀》,这四句即为一完整五绝,写出诗人于春分之日感叹大好春天已过去一半的倍惜光阴之情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故春分又称“春半”。元诗起句就生动地写出春分特征,第二句顺承,加强式,告诫人们这大好春天只剩下一半了!随之在第三句抒发感慨,这相当于起承转合里的转句。第四句转而合之告诉人们,诗人不负春光,已在山上游览。这第四句又牵引后文,于是便有了铺叙详密、优美自然,洋洋洒洒长达百句的阳明洞天游记。从史学家、科学家的角度来看,这更是一篇方志,后人故为该诗立碑。《会稽志·碑刻》云:“元威明《春分投简阳明洞天诗》:王璹分书,刘蔚篆额,大和三年正月十五日立石,龙瑞宫。”康熙《会稽县志》载:“龙瑞宫,在宛委山下,其旁为阳明洞天。”因白居易有《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白诗也一并立碑于此。
还是回到诗家角度读读这首长诗,元稹笔下的阳明洞天,若洞天仙界,如世外桃源,继一番踏青赏春后,诗人于结尾处写道:“题诗叹城郭,挥手谢妻孥。幸有桃源近,全家肯去无。”结尾四句出,呼应开头四句,凡此八句浑然一体,全篇百句也浑然一体,读罢无不为之折服。

2
最喜春分赠内诗


古今春分诗作,还有一首也很别致。诗云:“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
这是一首五律,诗人起手便是掀开窗帘,独自坐下,静静地欣赏着窗外明媚的春光和蓬勃的生意。
起联之后,诗人不惜用了四句承接,向人们详细交代了诗人此时此处之所见所思。颔联极工亦极妙,看似通过赏花饮酒,触发诗兴,缓解乡愁,其实不然。正可谓“举杯消愁愁更愁”,如若不信,请读颈联。颈联明确点出时间,春分节气恰值社日。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该联上句实写所见“双飞燕”,下句实写所闻“百啭莺”,实际上是对自己“诗思”和“客愁”的进一步渲染。百无聊赖,放言落纸,泪血斑斑,只要你用心去读,就一定能读出来。
诗至尾联出句,诗人笔锋一转,由实写转为虚写,由状景转为述怀:仲春之月是好,但眼前所见所闻都不是我所渴望的。我所思念的人啊,你在哪里?“所思终不见”,好无奈之语。难怪在这大美时分,诗人不是走向草软花香、莺歌燕舞的春之乐园,却独坐窗下,借酒浇愁,援诗寄情。
“还是一含情”,最后切合转句,道出诗人更无奈之情,这也是诗人真真切切思乡之情,思亲之情。读诗至此,一个一往情深的思乡思亲小女子跃然纸上。这小女子好像“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酒意诗情谁与共”的李清照。写春分的诗词作品很多,写二十四节气的则更多,能从思乡思亲的角度来写,很难再找到。所以,笔者认为这首春分诗写得很别致。
笔者也非常喜欢这首诗,更在于这是一首赠内诗。该诗作者乃唐代文学家权德舆,诗题《二月二十七日社兼春分端居有怀简所思者》。“简”,本义竹简,这里指书信。“所思者”,权德舆之妻。
权德舆,字载之,未冠即以文章称,唐德宗闻其才,召为太常博士,后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权德舆为官前,穷困潦倒且体弱多病。尽管这样,德宗朝宰相崔造还是看好权德舆,将女儿许之。权德舆同妻子感情甚好,夫妻二人常以诗歌往来,权德舆外任更是赠诗频繁。据粗略统计,权德舆赠内诗达四十多首,占其诗作十分之一强,这在唐诗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位居高官的权德舆一生除崔氏外,并不曾纳妾蓄婢,正如该诗结句“还是一含情”所表白的,其品性着实令人艳羡。

子木 发表于 2017-3-16 20:47:44

感谢老师带来的分享,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分二章